在较为紧张的考场环境中,当你面对细节理解题你是如何去解答的。或许细致的你会觉得细节理解题较为简单,但是在紧张的环境下你真的能够发现题目之中设置的小陷阱吗。面对细节理解题该如何解答了?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频道本次就为广大考生带来“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细节理解题,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我们结合下面这道题来作一说明:
【例】(2015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真题)
虽然知识产权本质上是程度不一的知识垄断,但是由知识产权引起的知识垄断情形中的“垄断”含义与传统的《反垄断法》中“垄断”的含义有很大区别。由知识产权引起的“知识垄断”,主要是指知识产权法授予的排他权;如果该种排他权导致了相应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垄断,那么,“知识垄断”也包括这种市场垄断的后果。无论权利人对该种排他权“滥用”与否,都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权利人利用排他权逐渐控制相应的产品市场,造成反竞争后果;二是并没有控制市场,没有造成反竞争的后果。而前一种正是《反垄断法》可能要予以制裁的情形。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排他权会导致知识垄断
B.反竞争是由滥用知识产权引起的
C.知识产权本质上就是知识市场垄断
D.法律应对造成市场垄断的知识产权进行干预
【错误解析】
选D。A项对应第二句分号后面的内容,但文段中说“如果”,也就是说只是有这种可能,并不一定,所以A项错误。
B项的“滥用知识产权”,文段根本没有提及,错误。
C项对应文段第一句话,文段中说的是“知识产权本质上是程度不一的知识垄断”,而不是“知识市场垄断”,偷换概念。
D项当选。
【错解门诊】
题目要求找出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所以要从选项入手逐一去文段中找到对应的内容,如果能够找到出处并相吻合,那么该项正确;否则,该项不选。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为,考生没有把四个选项完整地看一遍,通过排除前三个就直接得出了D项为正确选项。这种做题的方法显然过于草率,比较一下D项和语段就可以发现,文段最后一句话说的是“前一种正是《反垄断法》可能要予以制裁的情形”,突出了“可能”两个字,而D项直接用了“应”,显然不对。
【正确解析】
选C。A项对应第二句分号后面的内容,但句中强调的是“如果”,也就是说只是有这种可能,并不一定,所以A项错误,排除。
B项中“滥用知识产权”在文段中并未提及,排除。
C项对应文段首句“虽然知识产权本质上是程度不一的知识垄断”,与原文相符,当选。
D项对应最后一句“而前一种正是《反垄断法》可能要予以制裁的情形”,文段只是说“可能”,D项偷换语气,排除。
有的考生可能会对C项的“知识市场垄断”产生疑问,认为“知识垄断”不等同于“知识市场垄断”,我们还是回到原文找细节吧。文段第一句提到了知识产权是知识垄断,第二句话提到了知识产权引起的知识垄断是一种排他权,而这种排他权会导致市场垄断,由此我们便可以知道,知识产权本质上就是知识市场垄断。
【指点迷津】
片段阅读中的细节理解题的作答要求一般为根据文段细节,判断选项理解是否正确。
该类题型的提问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下列各项说法正确(错误)的是;
(二)下列各项(不)符合文意的是;
(三)下列各项没有论及的是。
通常四个选项分别对应四个细节,我们在做这类题目时应以选项为方向,在文段中分别寻找这四个细节,逐个排查选项正误。
错误的选项一般有以下几种错误类型:
(一)无中生有,选项内容在文中没有根据;
(二)打乱原有逻辑关系(因果关系、充分条件关系、必要条件关系、并列关系、例证关系),或者强加因果;
(三)改变原有表述的程度、范围、确定性或者可能性,使得说法过于绝对,比如将原文中的“可能”、“往往”、“预计”、“之一”去掉,或者加入“只有”、“唯一”等词汇;
(四)偷换概念、时态、数量、话题等;
(五)概念混搭,即将文段中的多个并不存在逻辑关系的概念进行整合,以此迷惑考生;
(六)颠倒黑白,将正确的说成错误,将错误的说成正确;
(七)以偏概全,将原文中的“部分具有某种属性”说成是“整体具有某种属性”
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细心,不能犯与例题同样的错误,要确保各个选项都看一遍,防止掉进出卷老师设置的陷阱中。
公务员考试网为你推荐 | |
2016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 | 2016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汇总 |
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2016) | 2016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2016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铭记抗战精神 | 2016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加强市场管理 |
面试热点:“微信红包”现象 | 面试技巧:展现人际主动性 |
2016上海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 2016年公务员面试热点:旅行团“宰客” |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