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考生要报考2016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那么在复习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以下这些重点知识哦,以下是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6年教师《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教师心理”,希望小伙伴们都能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第五节 教师心理
高频考点提要
1.教师的角色心理;2.教师的心理特征;3.教师成长心理;4.教师的心理健康。。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师的角色心理
(一)教师角色的含义
教师角色,指教师按照其特定的社会地位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角色,并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二)教师角色的构成
1.“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学习上是老师,在生活上是长者和父母。
2.“学生楷模”的角色
教育中强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个学生,对学生施之潜移默化的影响。
3.“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这是教师职业的中心角色。
4.“严格管理者”的角色
这个角色主要表现在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和纪律的执行者两方面。
5.“心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的角色
这个角色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和适应更有效的生活方式;掌握心理疏导技术,减轻、消除心理压力和矛盾,帮助学生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对较差的学生给予较多的关怀,消除其压抑感;了解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症状,及时发现问题;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等等。
6.“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者”的角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有时还需要淡化他的地位角色,成为值得学生信赖的朋友和知己,对待学生热情、友好、同情、平等、民主,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教师角色的形成阶段
教师角色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1.角色认知阶段
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认知,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过程.包括教育工作是怎样的职业,它所承担的社会职责是什么,它在历史、现实中处于怎样的地位等等。
2,角色认同阶段
教师角色的认同指个体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对教师角色的认同不仅在认识上了解到教师角色的行为规范、社会价值和评价,并经常用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心理和言行,自觉地评价与调节自己的行为。同时在情感上也有了体验,表现出较强的职业情感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等。
3.角色信念阶段
信念是个体确信并愿意以之作为自己行为指南的认识。信念表现在教师职业中就是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在此阶段中,教师角色中的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体需要,形成了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意识和教师特有的情感,使他们自觉地奉献出毕生的精力。
幼儿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 幼儿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 幼儿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试题 |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考点 |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试题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考点 | 中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