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海外留学人员掀起了新一轮的回国浪潮,“海归”一词也因此为人熟知。时至今日,另一个群体——潜海归,也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相对于有国外学习、工作经验并归国发展的海归而言,“潜海归”意指仍在海外留学或工作但心系祖国发展的人才群体。
“十一”前夕,数十位海外高层次人才齐聚北京,从“海联论坛——海外高层次人才与国家发展战略研讨会”,到“海外高层次人才与无锡创新型经济发展论坛”,他们不辞劳苦,辗转于北京与无锡之间,回归的足迹清晰可见。
从北京到无锡,一路从容
车窗外,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气象。塔吊林立,建楼筑厦的场景随处可见。这是江苏无锡给前来考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留下的第一印象。
“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平。”一曲广为传诵的民谣,道出了无锡发展历程中的前世今生。无锡不是一座陌生的城市,近代以来它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又成为中国乡镇工业的诞生地之一。
数十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刚参加完北京的会议,便马不停蹄地赶往无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宋立刚,是本次考察团中的一员。“我是第一次来无锡,这座城市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新’。它倡导的创新型发展模式与国家的发展战略调整密切相关,如果能抓住时机,必定会走到城市发展的前列。”
3辆中型客车载着兴致高涨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驶入无锡的“南大门”南长区。这里无疑是海归创业的热土,很多创新型企业都闪现着海归的身影。
问计创业前辈,感触颇多
在一片青翠的掩映下,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稳稳坐落。公司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外部全由太阳能板衔接而成,在阳光映射下光芒闪烁。
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施正荣曾留学澳大利亚,获得太阳能薄膜电池专业博士学位。之后,继续留在澳大利亚从事太阳能研究,最终将多项专利发明带回中国。
“尚德以跳跃式的技术发展模式,在高新技术领域占领了一席之地。”在参观时,宋立刚如此总结尚德的成功之道。
参观结束,宋立刚的感触很深:“海归来无锡创业可以施展才华、大展宏图,但是要务实,不能好高骛远。因为创新之初也许会经历一段困难期,自身的期望值与现实情况之间难免会有落差。”
9月30日,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欧美同学会与中华海外联席会联合举办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与无锡创新型经济发展论坛”,在风景宜人的无锡南长区如期举行。这是继参加“海联论坛——海外高层次人才与国家发展战略研讨会”之后,数十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之旅的第二站。
“海外高层次人才与无锡创新型经济发展论坛”由无锡市人民政府、欧美同学会与中华海外联谊会主办,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政府等承办,旨在探讨无锡地区创新型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
本次论坛计划到2020年,引进100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使无锡真正成为集聚高层次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具有高品质人居环境的“东方硅谷”,成为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热土。
中共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在论坛上笑言,无锡市政府在海归创业的不同阶段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创业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安。”听到这些,在场的众多海外人才都笑了。
会后,美国乔治亚大学医学院教授梅林感慨道:“通过这两天的所见所闻,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无锡市政府为海归创业提供了很多优惠条件,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体现出较强的吸引人才能力。”
做梦想者,更要做实践者
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总裁王伯庆至今已归国4年。2006年,他带着一个精心设计的创业计划,开始了回归之旅。“出国多年,想回国为国家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所以就很关注中国的重大社会问题,逐渐突出的就业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谈及当初创业的念头,王伯庆精神饱满,语速飞快。
此时,中国的相关研究可谓一片空白,而高校管理咨询在美国已经形成产业。王伯庆看重了这一研究的双重价值——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2006年,王伯庆正式开始了这一领域的探索,他采用“对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跟踪调查”的方法,建立起“中国高等教育跟踪评估系统”。
“高端人才回国创业,首先要选择一个重要课题,并且要有详细周密的商业计划,最好请专业机构对其审核,以便修正完善。此外,还要培养一流的创业团队。”王伯庆以长者的口吻,道出了对后辈们的殷切期望。
在“海外高层次人才与无锡创新型经济发展论坛”上,一位年轻人的发言引来阵阵掌声,他就是江阴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入选者张雷。
“创业者的胸怀决定企业的胸怀,兼容并蓄很重要。很多人有梦想,但为什么退缩了?”张雷凝望大家,满含激情的语气突然停顿了一下,“人的精神意志是前进的动力,没有意志就没法克服阻力和外界的质疑,也就没法使团队形成凝聚力。” (孙国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