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320国道上海方向一直往前开,来到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区所在的红丰路上第二个十字路口,丁列明的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就在这里。正门口新建的大楼正在装修,未来这将是公司的行政楼,而现在临时用作办公的三层楼房,则已经被丁列明规划为员工宿舍,他说,现在企业不断发展,这些都是必须的配套。
从2个人闯江湖,到100来号人的公司,丁列明说,这条创业路走得还算顺利,虽然也经历过风雨,但对自己当初选择回国创业,现在想来仍感到很值得。从日前来公司参观的美国和德国同学的眼神中,丁列明也读到了他们对自己所走道路的肯定。“如果6年前我没有回来,估计现在和他们一样,在国外继续做一名安稳的病理科医生。”
画像·丁列明
2002年美国中产阶层
2003年白手起家的科技新浙商
泡一杯茶,坐在自家的露台上欣赏满眼的绿色,这是2003年前,丁列明在周末休闲时的状态。那时,毕业于原浙江医科大学的丁列明,用了近10年的时间,让自己跻身许多留学生羡慕的美国中产阶层。通过努力,丁列明拿到了美国的医生执照,在一家医院当起了病理科医生。
然而在享受着这种朝九晚五生活的同时,长得一副稳重相的丁列明却让人匪夷所思地动起了回国的心思。当时他和留美同学完成了一项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的前期研究,继续在美深入研究或回国研发是他们面临的选择。考虑到中国该类项目缺乏和研发费用相对低廉,丁列明和创业同伴决定带着技术回国,先在国内开发上市,以填补中国靶向抗癌药的空白。于是,2002年8月,丁列明放弃了年薪20多万美元的工作,回国办起了药业公司。
回忆起7年前的“疯狂举动”,采访当天,依旧给人沉稳感觉的丁列明笑了笑说:“其实我只是比其他海外留学生早一步抓住了回国创业的机会。”丁列明最大的爱好是交朋友。当年在美国,他家就是一个活动中心,每到周末Party不断,现在回国创业的同伴中,几位就是当年的同学伙伴。
比别人幸运的是,丁列明很容易地找到了投资伙伴。一位好友创办的民营企业——济和集团一起出资,成立了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办公室就设在杭州体育场路上的一幢写字楼里,一共3间:行政、财务加总裁室。
丁列明说,自己更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个科技创业好时机,“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正是这样的大环境,让我们获得了很多支持。”2005年贝达获得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次年获得“国家火炬计划”,公司研发的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药盐酸埃克替尼项目获得了“十一五”863计划支持等,这些奖励和资助,推动了新药项目的研发进展。同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贝达药业兼并了杭州仁春堂药业有限公司,现在在北京设立了自己的新药研发大楼。
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像现在进行的盐酸埃克替尼Ⅲ期临床试验需投入4000多万元。早期股东投入的3000多万元早已花尽,丁列明说,目前公司主要靠政府支持和银行贷款,这让他感到了办企业的压力,“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一度连付银行利息都非常困难,最后公司团队拿出了自己的工资来垫付。”丁列明说,事实上,自己从创业以来一直都只拿小部分工资。“不过,现在Ⅲ期临床已接近尾声,预计新药可在明年上市,中国肺癌患者可用上国产的靶向抗癌药。几家国内外著名的药业公司和风险基金也在争相接洽,想和我们合作。随着新药上市,公司将进入跳跃式的发展阶段。”
对话·丁列明
最欣赏李开复
Q(《钱江晚报》):现在浙江民营企业家将目光转移到高科技领域,意识到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很难带来昔日的高效益,在你创业的过程中是否也感受到了这点?
A(丁列明):是的。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把投资转向了高科技行业,如投资贝达的济和集团主营产业为房地产,在贝达的投资将为济和集团带来可观的回报。
Q: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回国创业,但其中也有一些人中途搁浅,你和你的团队带着科技成果回来,有没有遇到困难?
A:困难肯定是有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虽然中国研发新药的成本比在美国要便宜很多,但仍需要大量的投入,像我们的新药盐酸埃克替尼整个项目投入上亿元,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幸好,我们得到股东、各级政府和银行的大力支持,支持力度达上千万元。多家银行也给予贷款支持,投资股东济和集团出面财务担保。没有这些支持,项目不可能像现在这样顺利推进。
除了资金问题,我觉得回国创业还必须学会适应新环境,调整好心态。无论你在国外多么优秀,回国创业就得从头再来。对于这点,我的创业同伴、也是我在美国的同学王印祥和谭芬来都有这样的认识。他们在美国都有让人羡慕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回国工作后,大事小事都得自己做,包括仪器材料采购、合作谈判、实验安排、费用支付等等。为确保临床试验顺利推进和高质量完成,他们经常到试验医院调研,那是件既苦又累的工作。大多一线工作的医生可能是他们同学的学生,甚至是学生的学生,有时要在门口等待他们查完房后讨论研究细节,落差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必须放平心态,落地工作。
Q:你最欣赏的企业家是谁?
A:李开复,他是一名成功地把专业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科技企业家典范,另一点我欣赏也十分认同的观念是:“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做你喜欢的事,让世界因你而不同”。虽然我的成绩远不能与他相比,但我所做的正是他所言。我们利用自己的医药专业优势,开发中国急需的新药产品,在充分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为民造福。虽然放弃了国外的工作,远离家人,但我们觉得是值得的。事实上,好多国外的同伴现在非常羡慕我们,庆幸我们赶上了回国创业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