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师和培智学校的学生交流。英国大使馆文教处供图
上周二,崇文区培智小学书记李文敏和全校其他老师分享了她在英国特教学校的所见所闻。“和国内很不一样,除了更多的规范和理念,老师们更注重教学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她在英国惊奇地发现,特教学校被围绕在普通中小学中间,没有围墙,学生们可以方便地和其他普通孩子一起交流。李文敏老师参观的伦敦哈维威廉特教学校缘于去年的“中英校际连线”项目。
带着大麻袋来上课
去年,4名来自英国的老师——伦敦哈维威廉特教学校的校长VickiHugo和老师Oona,以及夏灵基中文学校的谢汉森和黄美嫦来到北京市崇文区培智学校访问交流。他们是通过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中英校际连线”项目访华的。
根据安排,英国的特教老师要为孩子们上一节课。可老师的到来却让他们大吃一惊,两位老师并没有带着粉笔教材来到教室,而是和圣诞老人一样扛着一个红色的大麻袋。她们的大麻袋里面有白纱、松枝、雨鞋、喷雾,甚至还有一盆冰水,这些都只是为了给孩子们讲一个《猎熊》的英国儿歌。
教室也不是台上台下的传统方式,而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围坐。两位老师先是带着孩子们一起打节奏,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就一起站在圈子中间一边演一边讲,动情的时候甚至趴在地上体现穿越山洞的情景。说到树林的风声时,老师们就扇起白纱,让孩子的皮肤去感觉风;说到松林,老师让每个孩子去闻松枝的味道;说到下雨,她们就用喷雾给每个孩子造了一个小“雨雾”;说到穿越清凉的小溪,老师让每个孩子去碰那盆冰水,体验小溪的温度。虽然孩子们看不懂英文,但老师们还是依次跪在孩子们面前,与他们平视,让他们看书本上的故事插图。每一个孩子都面带笑容,津津有味听完并参与了这节简短的课。一名孩子课后还高兴地告诉英国老师,他们知道伦敦马上要举行下一届奥运会,并祝福他们。
培智学校的刘李伟被问到7个月前英国老师上的那节课时可以绘声绘色复述出《猎熊》的整个故事。他说:“我很喜欢这样的课,不枯燥,容易吸收,而且互动性强。”
受启发开设新课程
这样充满激情的上课形式,深深感染着每一位老师。在这节课的启发下,培智学校在接下来的学期中调整了教学计划,在康复训练阶段开设了一门综合实践课,每周两节。
马校长打了个生动的比喻,过去中国的教育是告诉孩子不要喝烫水,而现在是让孩子自己去摸一下烫的水杯,让他们以后记得这个常识。除了新设立的课程,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也在变化,课桌椅子从一排排变成一圈圈,老师们坐下来和学生一起在感知中学习。英国老师结束访问后,两所学校一直还在通过电子邮件交流,培智学校的校长希望能找到两个学校在社区融合教育研究上的契合点,帮助这些智障学生学会适应社会,毕业后能顺利走向社会。
对话
人让世界各地的学校联系更紧密
◎王垠英国大使馆文教处“中英校际连线”项目宣传
记者:“校际连线”项目共让多少中国校长受益?
王垠:截至去年9月,约有超过1000名中国校长参加过国内培训,超过330名中国校长赴英培训。
记者:组织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什么?
王垠:我们希望让世界各地的学校紧密联系,不同社会的人可以相互信任理解。
记者:那具体是怎么让学校和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王垠:由使馆文教处出面,与各国地方政府机构、教育部以及市政部门合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样做可以确保项目成果符合各国的教育战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记者:对于参加交流的学校可以得到什么?
王垠:首先学校之间要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可以确保参与到本项目的学校平等参与、平等互利;另外,我们可以帮助学校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建立广泛的联系,学校可以体会到由此带来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记者:学生和老师在活动中能获益什么?
王垠:通过国际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公民意识、提高语言沟通和信息交流等综合技能,还能将国际化视野融入课程教学当中,让他们更适应未来的世界。对于学校领导和老师,他们参与全球教育网络,了解更广范围的专业技能,他们就会有更多职业发展机会。而且我们会对学校、校长和老师在校际交流工作中取得的成就给予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