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集微电子公司的海归团队都有丰富的国外工作经历,他们在创业时将国外优秀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融入到企业管理中。从左到右依次为:肖正龙、王淑敏、俞昌和龚小峰。
在海归回国创业的大潮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丰富的海外创业或工作经验,抱着同样的梦想,他们选择结伴回国创业,这就是海归创业团队。这种团队创业的模式,被许多海归认为是一种优化的选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
创业进入“打群架”时代
在中美奥达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有由3个海归组成的核心团队:黎志良、高峰和孙雷。在公司运营方面,黎志良抓管理,高峰主管运营,孙雷做技术生产。出于对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共同关注,他们选择一起创办公司,目标是建立一个中国医药外包生产的平台。
“创业就如爬到树上摘果子,我们需要一把梯子才能爬上去。团队成员合作,就能搭建起这把梯子。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创业进入了‘打群架’时代。”首席执行官黎志良说。
黎志良1990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艾滋病研究,之后在美国几个生物医药公司工作过。从2003年开始,他不断尝试用不同的商业模式进行创业,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
2006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中国校友会上,他遇到高峰。高峰曾在美国俄亥俄州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密歇根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考察,黎志良和高峰决定携手回国创业。在新公司创办过程中,两个人分工明确,合作得很愉快。
公司成立后,孙雷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孙雷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曾在美国工作多年,非常熟悉国外药厂的运营模式,而黎志良的公司正好需要一个熟悉国外生物医药外包业务的人,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经过实践,黎志良非常认同海归团队创业模式,他说:“团队创业可以凝聚更多的资源和经验,从而降低创业风险。这也是海归选择团队创业的比例逐步上升的一大原因。”
让起跑更快一些
孙雷认为,团队创业的好处是,在公司刚起步时每人负责不同的领域、合理分工,可以让公司得到均衡发展,使公司的起跑更快一些。
孙雷的观点在上海安集微电子公司的发展实践中也得到验证。这个公司有一个5人组成的创业团队,其中有4名海归,他们分管研发、管理、技术和经营。
“团队创业使我们的眼光更远、起点更高。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更容易激起创业激情。”安集微电子的质量总监肖正龙对他们的创业团队充满信心。据该公司总裁俞昌介绍,这几个海归在国外已熟识多年,当初是抱着共同的理想回国的,这个理想就是:一起为中国集成电路高端材料的国产化而努力。
团队中的几个海归都有国外工作经验,他们接触到了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行业发展有深入的了解,这些优势都可以融入国内本土企业的发展管理之中。另外,通过在全球知名公司工作的平台,他们积累了许多资源,为回国创业打下扎实基础。
“资源和经验正是创业是否成功的关键,这也是近年来很多人才选择团队创业的主要原因。”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王淑敏说。
信任是合作的基石
现在,很多政府在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时,开始重视引进海归团队。对此,这些创业成功的海归团队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团队创业虽然在资源和经验上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合作过程中,摩擦也在所难免。如何消除矛盾,是对海归创业团队的一大挑战和考验。
“团队的凝聚力和沟通能力是最关键的,团队中一旦出现摩擦,一定要及时沟通、互相信任,这样一个团队才能长期合作下去。”高峰说,“正是由于团队的默契合作,才使得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他所在的海归团队成员也一致认为,只要大家共同坚持创业理念,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一切摩擦都是可以解决的;只要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加强彼此的信任,团队创办的企业一定可以走得长远。
无论如何,海归团队创业的优势显而易见,比如在引才方面,海归团队创业还能发挥连带效应。“引进大批创业团队回国,对于身在国外、尚未回国的高层次人才的触动作用明显,影响面也比较广,会促使更多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王淑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