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莲说》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爱莲说》教案请关注出国留学网北师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爱莲说》教案【一】
(一)基础知识积累:
1.将下面词语和拼音抄写三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
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涟 lián 亵玩xiè 隐逸yì
2.查阅资料,了解文学知识。
周敦颐(见课本) 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 )不染( ),濯( )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 ),香远益( )清,亭亭( )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 )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 )众矣。
4.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熟读课文,并在笔记本上翻译全文。
(二)思考与探究
1.理清层次结构,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各层大意。
第一层:描写莲花的形象和品质,说明独爱莲的原因.
第二层:对菊花、牡丹、莲花作出评价。
2. 找出描写莲的语句,概括莲的品质。从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的品质:不与世同流合污,豁达正直,美德远扬,仪态端庄,气节高尚。表现了作者鄙弃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 文章liuxue86.com的语言十分精炼,试从文中找出一例,赏析它的精妙之处。
衬托手法:写菊、牡丹是从正面、反面来衬托莲的品质高尚。
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以菊比隐士,以牡丹比富贵人,以莲比君子,从而表达作者对三种人的不同感情、不同态度。
(三)发现和质疑:
学习课文,就文章的内容或写作特点,你有什么发现?请说出
来给别人听;你有哪些疑问,提出来请别人帮你解决。
《爱莲说》教案【二】
一、 导语设计
图片导入。
二、解题
1.了解莲这种植物。
2.了解“说”这种文学体裁。
三、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 听范读,同时要求学生注意疑难字词。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任抽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 全班齐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四、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1.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偏偏喜爱莲花呢?课文的第一节有没有列出理由来?
明确: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七个短语分别从哪方面来描述莲花的?
明确:“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主干);“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
3. 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想请大家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4:用莲花来寄寓君子之美德,这是属于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托物言志。 托莲花的形象,言君子之志。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一定要做一个像莲那样品德高洁的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
5、学习正衬和反衬的表现手法
明确:全文以菊花从正面衬托莲花,以牡丹从反面衬托莲花,由此,作者在结尾段的议论就水到渠成了。
6、再次体会“说”这种体裁,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明确:第一段:记叙、描写;第二段:议论 抒情。古代的“说”这种文体,可以综合运用多 种表达方式。但无论用哪一种,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或是说明一个事物。
五、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六、教师小结:
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
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仿《爱莲说》,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400字的小作文,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