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更多的生命去挽救一条生命,你赞同吗?本文“2016年时政热点话题之救与不救”由出国留学网公务员考试网整理而出,欢迎您阅读!
两个小伙伴被冲到河心,9岁小学生去救人而失去生命,你赞同这种做法吗?近日,广州一所小学布置了这样一堂德育测试作业,引发关注。
在传统社会,对见义勇为的倡导,通常采取社会动员的方式,将社会成员看成一个同质性整体,简单地强调主观意愿,却忽视人们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这不仅造成遵守道德规范的成本过高,也会带来一些意外伤害的悲剧。伴随着社会变迁,一些价值观念也在进行重塑和更新。融入 “异质思维”的“见义智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认同。
作为一项公共事务,见义勇为如果不善加引导,很容易陷入人人都不愿意付出成本的“搭便车困境”。一个成熟的社会,既需要通过激励让那些有救援能力的人们“该出手时就出手”,也要避免让未成年人过早地去承担他们并不胜任的事情。见义勇为不仅要求人们有挺身而出的勇气,也需要人们具备丰富的救援经验、专业的救援技能。只有降低见义勇为的成本、提升见义勇为的收益尤其是荣誉、褒奖等内在性激励,人们才会有更多的参与热情。
见义勇为守卫的是一种公共利益,追求的是一种价值理性;“救与不救”则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角度出发,追求的是一种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社会文明。二者没有顾此失彼,只有价值排序上的先与后。一方面,见义勇为的价值追求永不过时;另一方面,未成年人首先要量力而行,学会保护自己。“救与不救”的选择题,实际上就是两种价值追求孰先孰后的问题。
曼德拉有句名言,“没有什么比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更能深刻折射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了”。让见义勇为融入“异质思维”,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本质上也是对见义勇为后备力量的前瞻性保护。对有行为能力和缺乏行为能力的人们区别对待,既激励成年人“该出手就出手”,也尊重未成年人“不盲目出手”,见义勇为才会成为更多人笃定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
公务员时事政治频道小编推荐: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行测 | 公务员考试题库 | 公务员备考辅导
公务员备考辅导 | 行测辅导 | 申论辅导 | 模拟试题 | 考生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