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进一步调查,可能会得到,这些富豪所考虑的子女教育,逐渐低龄化,即大多不是考虑接受本科或以上教育,而是高中,甚至初中及以下教育。这与我国近年来留学热高烧不断,以及留学出现低龄化趋势,是一致的。
留学是每个受教育者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可以选择出国留学,表明我国教育开放程度增加,然而,日益升温的留学热以及富豪为子女教育而海外投资,传递出另外一个强烈的信息,这就是“以脚投票”择教育,如果我国教育不反思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升质量,出国热潮可能进一步加剧,而与之相伴的将是一系列复杂问题:资金的外流、人才的外流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虽然近日有调查显示,75%的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工作,但很显然,这是针对眼下的出国留学群体,而对于从小就跟随父母移民到国外留学的新留学群体来说,他们的情况将很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与此前的移民者,在国外对子女进行教育时,可能仍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同,因子女教育因素选择移民者,有不少是抱有对中国教育失望的态度,因此,对子女的教育观念也会有变化。这是尤其值得关注的。
对于我国的教育,不少教育官员认为不能妄自菲薄,比如在去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中,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项指标得分中,首次代表中国参加测试的上海均名列首位,把美国甩在身后,令奥巴马总统也坐不住了,然而,为何中国富豪们还是对子女教育揪心呢?
客观上说,我国基础教育在知识教育层面,确实“领先”全球,但是,与美加等国的基础教育相比,我国教育存在三方面差距。一是没有选择空间,所有的学生不管有无兴趣,都必须学习中高考所考的科目,而在美国、加拿大,中学就实行学分制,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比如,在加拿大,高中毕业生要求学习20门课程80个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只有7门28个学分,其余52个学分学生可自主选择,数学不好的学生,只需学数学10即可。
二是课堂教学实行灌输式教育,这是应试教育的特点之一,也是保障学生尽快获取知识、提高成绩的手段,这种教育方式,令学生们成为学习的工具,而难以通过教育,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与之相反,美加等国的课堂教学,大多采取交互式、探究式,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们可就某一问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活力。
三是教学理念和内容陈旧,笔者曾经到国内一所中学参观,当地政府投资1000万在该校建有一现代实验室,可据了解,这个现代化实验室,从来就没对学生开放过,建好至今只派参观用场。为何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高考不考实验操作,因此中学普遍的做法是讲实验,只要学生熟练背记实验步骤即可。这种教育的面缪性可见一斑。而在美加,中学生做实验,要求自己设计,如果只做书本上的验证性试验,是很难得到高分的。
以上这三方面,足够让一个有条件的家庭,在面对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的选择时,毫不犹豫地选择国外教育。这就是我国低龄留学越来越普遍的重要原因,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受中高考的折磨,再受应试教育的折腾。
比出国留学热更令人担忧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可以让孩子选择海外教育,而没有经济条件的家庭,只有留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中,这不是意味着他们要无奈地接受中高考应试教育的现实吗?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中“成长”的学生,他们将是我国社会未来的主人,这会给我国未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国大国崛起,所需要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能力何来?
我国去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显然已经注意到教育问题的严重性,由此期望通过新一轮深入的教育改革,推进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这一纲要所确定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考试升学制度改革,都直指当下的教育问题要害,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这些改革在推进过程中,遭遇各方阻力,进展缓慢。这进一步让国人失去对教育的信心。
教育不改革,不论是国人选择移民出国,还是没有选择地留下,都会对我国未来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期望能从对国家、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审视我国的教育改革。但愿眼下的富豪因子女留学移民,能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推进改革,而不是成为教育改革主导者不愿改革的理由:既然大家可选择出国留学,那么,有本事就出国,何必要批评国内教育,又何必要改革国内教育呢?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我国的教育,将伤害中国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