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出台文件,指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新驱动发展战略论文,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关注出国留学网实用资料栏目。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论文一】
摘 要:十八大报告出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为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以自主创新能力为引领,推动经济发展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学发展;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001-02
十八大报告出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为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发展的必然
中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在对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作出准确判断后作出的科学抉择。
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产业层次偏低,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产业占主导地位,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产业发展长期依赖能源、资源的高消耗和低劳动力成本,面临着不可持续问题。当前,国际市场需求持续萎缩,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增强创新能力。
二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要求。现在,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快,国际竞争愈加激烈,创新驱动战略是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迫切要求。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纷纷加大科技投入,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取发展主动权。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中国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大,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软实力,更要硬实力。硬实力,主要靠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创新能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创新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经济不受制于人,才称得上伟大复兴。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面临的困难
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
首先是创新主体——企业还不够强。目前,中国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够强。有些企业对技术创新、研发重视不够,研发投入低。此外,有些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有关研究表明,引进同等的技术设备,中国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只及日、韩的0.7%,还存在过度依赖外资,导致阻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现象,产、学、研关系脱节,有些企业不务正业,存在短期行为,心思不放在自主创新上。
其次是法律制度有缺陷。目前,中国在自主创新方面,法律制度不完善。首先是保护不够。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极大制约中国的自主创新。其次是滥用保护。一些拥有专利权的企业利用它对专利权的垄断导致阻碍了后续企业的创新,甚至还有不良企业利用“沉睡”专利对生产企业进行敲诈,被人称之为“专利流氓”。中国在这方面有惨痛教训,2002年的DVD事件对这一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对知识产权过度保护导致滥用不利于中国的自主创新。
再次是创新文化缺失。实践证明,自主创新与文化观念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创新文化应包含这几方面:一是有宽容的心态,包容创新失败。二是平等的意识,创新无尊卑之分,人人可创新。三是自信的心态,具有不屈服于人的必胜信心。毋庸置疑,当前中国科技界存在的学术浮躁、急功近利、权力寻租和官本位滋生学术腐败等现象阻碍了自主创新。同时,由于自主创新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存在失败的风险,而模仿、抄袭他人的成熟技术马上就可以获利,怕担风险、只图眼前利益的心态导致企业不愿自主创新。可以说,创新文化的缺失,阻碍了中国的自主创新。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立足中国当前发展实际、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以自主创新能力为引领,推动经济发展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第一,重视企业的创新主体。一是要引导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扭转产业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的局面。要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切实解决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现象,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发展。三是要加快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第二,为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府必须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创造良好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一是营造国人用国货的社会环境。政府首先要带头,在政府采购中要优先采购本国品牌,在全社会培育形成使用民族品牌为荣的风气,鼓励消费者首选本国品牌产品。这会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创造巨大的市场,可以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起到诱发、引导和激励作用。二是完善政策环境。主要包括财政激励政策(给予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政策(给予贷款贴息、贷款优惠等)、政府采购政策等,在人力、资金和物质方面对创新企业给予支持。三是完善风险投资市场,发挥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满足创新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第三,健全法律制度,为自主创新保驾护航。首先,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只有建立和完善为创新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在法律上提供能够得到丰厚回报的制度,才能鼓励技术创新,提升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对知识产权过度保护导致滥用的现象予以规范和约束,以鼓励和保护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当今世界大部分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和各国国内法都不同程度地规定了对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制度,从不同的方面对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进行了限制,以保证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的合理使用,从而达到知识产品权利人的私权利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总之,要处理好保护知识产权与防止知识产权滥用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四,营造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营造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科研诚信、独立思考、学术自由、奋发向上、踏实进取的文化氛围。营造充满自信,具有高度民族自尊、不自卑的文化氛围。营造平等、民主、开放、合作的文化氛围,激发创新潜能。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技术创新。
第五,重视创新人才培养。自主创新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就是人才。要加快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和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努力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要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增强科技核心竞争能力。
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赣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赣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战争创伤等多方面原因,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必将对赣南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加速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现实要求。振兴发展赣南苏区,对于加快赣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振兴发展赣南苏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主要是由于战争创伤的影响,以及自然地理等多种原因,迄今为止,赣南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民生问题仍然突出,贫困落后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还有不少群众住在危旧土坯房里,喝不上干净水,不能正常用电,一些红军和革命烈士后代生活依然困窘;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如果我们按常规思维发展,那是非常困难的。《若干意见》指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必须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其创新既包括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也包括产业发展中的科技的自主创新。因此,振兴发展赣南苏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既是十八大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是赣州的产业特点要求必须加快自主创新。赣州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很有特色,素有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之称。钨和稀土产业在赣州在的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钨被称为工业牙齿,稀土被称为工业味精,它们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虽然我们在钨和稀土的深加工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日本、欧美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研发技术仍然有很大差距,目前中国在钨和稀土的生产上仍然面临依靠出卖原料,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尴尬地位。依照目前的技术条件,要把赣州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稀土产业基地、钨产业基地,做大做强稀土和钨及其应用产业集群的目标是有很大难度的。要把赣州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自主创新,提升资源开发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把产业做大做强。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论文二】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抓住重点,形成合力。
重大意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抓住重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应抓住以下重点着力推进。
细化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目前,应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建立完成目标的组织架构和任务体系,让各部门、各层面、各单位按照明确的目标任务推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很多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润低,受制于人。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使我国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二是要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既可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还应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首先,进一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其次,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应与企业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建立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充分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调控、支持等作用;建立科技创新的协同机制,以解决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封闭低效、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使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形成合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需要各级各部门各方面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国家相关部门发挥推动和保障作用。应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科技创新主管部门统一协调,财政、发展改革、工信、税务等部门加强协作,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专业、跨领域的联合创新和协同创新。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的乘数效应,进一步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通过政府支持带动民间科技创新投入的大幅提高。
各地区加强分工与协作。各地区应充分发挥优势,细化国家创新战略目标任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找准位置、承担责任。以本地科技需求为导向组织自主创新,引领与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应加快建成创新型地区。
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承担起创新主体的重任。企业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推进技术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大学、科研机构应把握技术发展趋势,超前进行技术研发。中介组织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技术转移与产业化。
推荐阅读:
论文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论文格式 | 论文提纲 | 论文摘要 | 论文致谢 | 论文答辩 | 毕业论文
论文小编精心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