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择校方面,中国家长和学生都很容易面临过于“短视”的问题:大部分从8年级才开始准备出国事宜—-开始上语言培训班、参加课外活动等,于是各类的考试、面试、活动等一个接着一个,根本没有时间好好进行准备以进入心仪的学校。
那么,如果做到“去短视”?“去短视”,就是避免用“宽进严出的应试思维”思考美国的教育体系,因为美国的学校不是临时抱佛脚把分数提升,拿到offer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在学校里也需要持续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前往美国高中之前就应该提前一年半至两年对自己进行整体的规划。
在制定整体规划之前,应先根据学生的个性、家庭状况及基本的学术能力挑选出合适的学校。在选定理想的学校之后,就要根据学校对学生SSAT等学术方面及课外活动的期望,将学习和课外活动分开管理,制定整体规划表。课外活动的话,找到1至2个喜欢且擅长的活动,并且努力成为“小专家”,这对高中升学或未来的本科升学,都是有巨大帮助的。
2重应用思维
很多中国学生在进入美国校园后,都面临无法适应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之中,最突出的就是发现原本初中所学的内容其实只存在于考试之中,无法真正应用于美国的生活。
所以,在进入美高学习之前,首先要有“重应用”的意识。
研究并体验美国学校的暑期项目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美高的氛围和文化,对语言方面的适应也有不小的帮助—要知道,在此期间对语言的应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从应用的角度进行例如批判性思维、多元模式沟通能力及创意思想等留学软实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3敢尝试思维
中国学生如何融入美国高中的学习,做到勇于尝试?这的勇于尝试指的不仅是尝试各类项目,还是尝试与陌生人沟通的勇气。在拿到学校的OFFER之后,应当提前去学校网站查询,了解并熟悉学校的可用资源,如社团活动、各类学术或课外活动的项目。尽量做到每个月参加一至两个项目,不断尝试和学习新的内容。并且在到学校之后,马上开始将各资源部门的老师都认识一遍,这不仅能接触到学校各类的资源信息,还能够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
4多彩人思维
很多学生不仅语言流利,没有口音,还做了长远的规划、注重应用,并且敢于尝试与人交流和参与项目,但他们还是无法融入国外同学的圈子。为什么?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价值观层面的交流,也就是没有“共同语言”—这里的共同语言指的是共同的关注点。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够成为一个“多彩人”,融入美国高中的学习呢?通过facebook、twiter、meet-up、instagram这样一些社交网络主动去了解一些美国同学的兴趣热点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是美国的文化及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要融入美国的文化,首先要建立以上两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