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网易教育特别约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本文作者:刘品海
出国留学网讯 历经和旁观了三十多年的中国教育,无论是作为一所美国高校的代表还是作为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家长,我是100%要鼓励和支持那些有条件的孩子走出国门,去感受一下西方教育的,但往往当孩子或家长来咨询留学事宜的时候,我最常问得一个问题却是:“你准备好了吗?”这似乎显得有些阳奉阴违,但我希望他们明白:生活需要的是激情,而决策需要的则是理性,特别是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决策,这更需要一种理性思考。对其他国家的留学状况我并不甚了解,所以我就以留学美国为例来解析一下留学前你要准备什么,而这些准备更多的是思想准备。
误区
留学不一定有光明的未来
我们都知道,留学需要两个很重要的条件,一是资金支持,一是孩子的具体条件。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孩子来说,这两者缺一不可,而在特殊情况下,后者是是可以决定前者的,也就是说,在留学的两个条件中,前者或许是可以缺失的,而后者是绝对不能缺失的。其实认真想一想,这并不难理解,一个人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能力或可挖掘的潜质。尽管我们看到了国内教育的诸多弊端,但并不意味走出国门就一定获得光明的未来,留学只是去接受另外一种教育方式,而这种教育方式只会对那些适合的人群才是有效的,而对那些不适合的人群可能适得其反。
对比
美国遵循自由教育 中国孩子背负太多使命
从美国的教育发展史上来看,无论是美国公立教育还是私立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他们一直遵循着一种“自由教育”的思想,他们推崇着人性的自由和开放,孩子们几乎没有统一标准的教科书,大量的课外读物成为孩子们挖掘思想的主要通路。在课堂上,老师教的不是答案而是寻找答案的方法,因此很多问题几乎是不可能存在标准答案的。在美国,孩子们更多的是根据兴趣来学习的,老师或家长的工作就是挖掘他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们的兴趣,并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因此,美国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各种知识和思想文化,在他们的世界里,神学和进化论并存,科学与宗教同在。美国孩子的成长几乎没有任何背负,他们的知识或广或深,但都是在导师或家长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的。
中国孩子在这方面是缺失的,他们从小就被确立了目标,背负着期望或使命,他们的学习或兴趣不是自己的,而是教师或家长的,甚至是国家的。我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做一个有理想的孩子”,可惜他们所背负的有多少是自己的理想呢?这种不同的教育思想沉淀出不同的人格,我们一直为孩子树立着各种的标杆,并极力督促他们向着标杆前进,有一天他们看不到标杆的时候,他们会怎样?当没有人去督促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怎样?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去美国留学的孩子中,喜欢课外活动、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往往更适应美国的教育。
美国教育是挑战权威教育 中国孩子习惯遵从
另外,美国教育一直是一种“挑战权威”的教育,质疑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真正主题,他们在历史博物馆里讨论的可能不是某个伟人的丰功伟绩,而是在丰功伟绩背后所犯下的错误以及如果他们回到那个年代会怎样决策。在很多时候,教师和家长最欣赏的是那些总对解释提出异议的孩子,哪怕这种异议是不合理、甚至是无理取闹的,他们同样会和孩子们一起来探讨这种异议的合理性和不足。提出异议并说服别人,这是美国教育的基本格调,因此孩子们经常就一个课题各抒己见,通过各种方式来说服别人,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任何想法的人,那么你只能去认同别人了。这似乎是一种个人主义的培养,每个人只有在共同利益下才能达成共识,这又变成了一种合作意识的培养。
对于长期受中国传统教育的中国孩子来说,这种“异议文化”无疑又是一种挑战,孩子们习惯了“遵从”,缺少了些许自我认知能力,在美国课堂上往往成为“认同者”而不是“挑战者”,因此他们可能考试成绩不错,但成绩单上的成绩却一般,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成绩单记录的是学习过程的综合得分,而不是结业考试的最终得分。因此,对于计划留学的孩子们来说,加强“自我观念”的培养是必要的,当然,这种培养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家长,特别是家长,在中国这个教育环境下,加强对孩子的尊重意识远远比让孩子服从家长意志更重要。
美国强调培养独立意识 中国孩子依附心理强
其次,谈到孩子“自我观念”的培养,我们必须强调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在美国,孩子与老师、家长之间的关系上,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类似朋友的关系,他们既可以相互帮助,也可以彼此拒绝,因此他们在生活中都是独立的个体,很多问题,无论知识方面还是生活方面,教师和家长只是被动的协助角色而不是主动督导者。或许我们觉得美国孩子没有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也没有太强的感恩意识,这主要是因为作为独立的个体,除非对方认同这种牺牲,他们很少要求别人为他们做出牺牲;当然在牺牲意识上,除非他们自己决定为别人做出牺牲,他们也不会迫于压力为他人做出牺牲。因此他们感恩意识和寻求回报意识一样,都比较淡薄。
中国孩子往往缺乏这种独立意识,无论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过高的集体依附心理很可能无法接受美国的人际关系,在求学过程中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准备
英语是留学必过的门槛
如果我们的孩子是一个爱思考、喜欢挑战、独立意识比较强的人,那么他本人基本具备了留学美国的潜质,最后他要做的就是准备好自己的英语。语言在留学方面虽然并不是一个必要条件,毕竟在美国的大部分高校都提供ESL课程,而且具有以上潜质的孩子在申请学校时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但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语言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去美国留学,英语是交流和听课的工具,语言不好肯定会面对很多困难,同时,去读ESL项目也是一项不小的支出,这对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就形成了压力,我想这对一个成熟的孩子来说是不想看到的。另外,英语不好的情况下,在申请材料的准备上就存在劣势,除非有某些卓越的见识和特长,如果想直接申请奖学金就更困难了。因此,想留学美国的学生,英语是一定要过的一道槛。
留学是一种选择,不是家长的投资
我们把经济问题放到最后的最后,不是说它不重要,是因为它毕竟是可以绕行的。在美国,大多数高校是可以提供奖学金的,像哈佛、耶鲁等高校几乎是一种按需分配的奖学金制度,美国所有高校的大门对优秀的但家庭条件差点的孩子都是大开的。另外,经济的权利往往是归属家长的,我不希望家长为了孩子去牺牲太多,这看上去很美,但对一个有良知的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可怕的压力。留学只是一种选择,是孩子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家长的选择,更不是家长的一种投资。其实健康的教育来源于健康的教育思想,中国大环境下的教育或许尚待时日才会走上正途,但目前中国的教育,应当首先从家长角色上解放,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的家长应当首先用一种开放、健康的思想来引导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做自己的决定,并承担自己的那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