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而国民健康水平却没有相应提高。这不仅威胁到医保体系,也影响了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究竟如何才能扭转国富民弱的局面、避免再次被扣上“东亚病夫”的帽子呢?美国知名智库杂志《外交》(Foreign Affairs)提供了详细分析。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国民健康水平却没有相应提高。自1980年以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10%,近5亿人口得以摆脱贫困。但官方数据显示1981~200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增加了5年(从68岁到73岁),落后于哥伦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发展较慢的国家。
中国的疾病负担令人担忧。首先,和其他欠发达国家一样,中国也面临着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狂犬病等微生物和病毒的威胁。如全球1/3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就在中国。其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有上升趋势。研究表明,2010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首,且增速超过欧美。此外,中国85%的死亡案例是由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0%)。人口快速老化是一大原因。201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已超过13%。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健康老龄化,非传染性疾病的比重将会继续攀升。与此同时,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约有2.27亿中国人饱受精神疾病折磨,且自杀率居全球前列。
长期以来,一心追求经济发展的中国领导人忽视了国民的健康问题。在80年代初毛泽东时代的医疗体系瓦解后,政府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日渐减少(2002年下降至0.8%,远低于美国的6.7%)。随后的市场化改革更是让原已脆弱的医疗体系雪上加霜。2003年,70%以上的居民没有医疗保险。虽然近年来开始改革,但疾病负担日趋严重,对于医疗体系、经济、乃至国家稳定都构成了威胁。
政府拨款的减少加上市场化改革,迫使医疗机构沦为赚钱机器。为弥补政府资助减少带来的损失、为创造利润,公立医院开始大量兜售天价药物和为病人提供不必要的、高科技的高额服务。
想了解更多社会聚焦网的资讯,请访问: 社会聚焦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28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