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认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以下是留学网为您整理的邓小平理论读后感。供您参考!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一】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党的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像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主要包涵这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邓小平理论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邓小平理论不是哪一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成果。
从内容上来看,邓小平理论系统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形成了科学体系。并且我了解到,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展开了一幅建设社会主义的画卷。
作为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
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认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及特定的历史根据和时代背景、命题提出和形成的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并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经受住了国际国内风波的考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严重曲折中站稳了脚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国才取得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就不可能有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生活;不可能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政治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邓小平理论是实现中国发展和稳定的思想体系,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
邓小平理论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它是我们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1、学习邓小平理论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道理及人生观态度
我觉得学习邓小平理论,不光是研究其理论内容本身,对于中青年来说,真正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导,不断要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道理及人生观态度,健康成长。
2、 不怕出错、敢于纠错
邓 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到计划与市场、“资”与“社”的区别。在谈到关于证券、股市是否是好东西时,他指出:“允许看,但更坚决的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此外,邓小平作为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毫不避讳地指出并承认自己的失误,这是何等宽大的胸襟!
3、 学习邓小平的理论
我们何不学习伟人的胸怀呢?在忙碌的学习中,我们都曾经是某个区域的佼佼者,这也使我们身上多少染上了一些“傲气”,使我们常常看不到,或者不情愿说出自己的错误。然而,一个不能认真反省自己的人,如何能从以往的经历中发现自己的弱点,总结教训,获得更好的发展呢?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呢?
4、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不争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华之一,也是邓小平的发明之一。我想这也是对我的学习最有指导意义的关键所在。单位里,宿舍里,我们早已习惯于说点什么,发发牢骚,对某个问题辩论一番或是怨天尤人,这难道能改变现状吗?与其天天对各种不好的现象大加评论还不如我们都从自己做起,遵守秩序,爱护环境。我们有时也会不自觉地纸上谈兵,这时就应该想想“不争论”,赶快拿出实际行动。光说不能发现问题,光说不会有所作为,要大胆尝试,大胆地闯荡。我想这就是将邓小平理论融入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时刻用正确的人生观规范自己的活动和思想。
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我时刻能感受到那股朴实而执着的爱。或许我们从小就被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封闭在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小圈里,以至于在今天和平、安定,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环境中淡薄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我觉得爱国并不是在大使馆被炸之后上街游行示威就可以了,而是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譬如说,珍惜淡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也许有人觉得太离谱了,但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都不想爱护,他怎能会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如今,许多人的热点依然是出国,依然有很多的人向往那看起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可是当我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了解了共和国艰辛的成长史之后,我越发热爱我的祖国,我越发可以理解她与别人相比不足的地方,而正是这些不足之处应当成为我们年青人奋发的动力。立志建设她、美化她应当成为我们最崇高的理想。
总之通过这一次学习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深刻地体会到时代赋予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多么古老而又深刻的一句话。“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邓小平也将历史的重任放在了我们的肩上,因此,珍惜优越的条件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全面发展,我们义不容辞!面对新世纪带来的新挑战,新一代的中青年更要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先辈的鞭策下不断前进。
总之,在入学以后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深刻地体会到时代赋予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这是邓小平将历史的重任放在了我们新一代青年身上,因此,珍惜优越的条件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全面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新世纪带来的新挑战,新一代的青年更要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先辈的精神鼓舞下不断前进!
做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我们是新世纪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把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二】
学习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收获很大,提高了自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这一概括是对传统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的发展是最根本的动力。邓小平正是根据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但是,有人却把社会主义的本质仅仅归结为发展生产力,并否定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等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这种观点割裂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对生产力作了抽象的、孤立的、片由的理解。
因此,我们对邓小平在本质论中提出的生产力这一概念应当看作是具体的特定的、与一定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生产力,确切地说就是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生产力。如果全面考察邓小平关于生产力这一概念的用法,就会发现邓小平这一思想是非常.明确的。早在1980年,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说:“吸收外国资金,外国技术,甚至包括外国在中国建厂,可以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补充。
1985年8月,邓小平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政府总理穆加贝,在谈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说;“我们在一个长时期里忽视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1986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时,提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三条总的目标,其中第二条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了在改革开放中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即三个有利于,其中第一条就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邓小平多次使用“社会主义生产力”或“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概念决不是偶然的,这一概念严格地把生产力限定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或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之内,这就确定了生产力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毫无疑问,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使用的生产力这一概念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而不是抽象的、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力。如果把发展生产力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联系起来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就更加清楚了。这正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目标,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第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脱离了生产关系的生产力和脱离了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都是不存在的;第二,不能抽象地理解生产力这个概念,任何生产力都是具体的,都有与它相适应的具体的生产关系,因此,都是一定的社会制度下的生产力,并反映着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生产力概念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特定的,它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力的这一社会属性是由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如同邓小平使用“现代化”这一概念一样,“现代化”是一个反映科学技术的概念,本身并不具有社会性质。
但是,邓小平却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他说:“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同样如果抽象地理解邓小平本质论中的生产力这一概念,并以此否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的观点是片面的,是不符合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所表述的原意的。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不仅没有否定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且是对社会主义本质静态概括予以的重要补充。两个不同角度的概括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从动态和静态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就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更加全面、准确和深刻。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