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男女分校其实是有它的传统的。
当时是为了对男生和女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男校、女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有所不同,例如男校会更偏重男子汉气概和绅士气度的培养,女校则偏重艺术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Maccoby和Jacklin在1974年分析了1500多篇有关于性别差异的研究之后,发现只有在视觉空间能力(visual-spatial ability)、数学能力(mathematical ability)和侵略性(aggression)上男性是高于女性的;而女性的语文能力(verbal ability)则高于男性。虽然这些差异非常的细微而且会存在特殊性,但是足够证明男女分校的传统有迹可循。
如果你身边有一个在美国读男校的朋友,那你一定会问他,当初怎么想的就去读了男校呢?
他极有可能会在你旁边非常淡定地回一句:我没想那么多。
在加州某高校读大三的宇同曾经有过四年在美国读男校高中的经历,学校就在布拉斯加州Omaha附近的一个小镇,是一所建校很久的具有贵族精神的学校。
当然,这里也是名副其实的美国中部大农村:“宿舍不仅不通风而且还没有空调,热的时候稍微动一下就流汗,非常之恐怖。” 回忆自己刚来到这所男校时,宇同当时的心理落差真的非常大。
也是这种落差,才让他明白自己一定要努力奋斗出来。所以,他就把心思全部放在了学习上——这也正是当时他选择这所男校的原因——该校是全美SAT average最高的男校,校史上没有中国人。这有机会让他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大学,于是他才来了。
都说男生成熟得晚,但宇同似乎是个反例。
可其实,大多数的男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总会非常的叛逆,不希望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成长,不想过按部就班的生活。再加上国外自由环境的吸引,很多人都希望能换一个新的环境开始全新的生活和人生体验。
Alex就是这样。
他是在国内读完高二之后才萌发了去美国读高中的想法,正当叛逆期的大男孩机缘巧合进了一所美国男校高中,也是军校。
还好,刚到学校参加了一个夏令营让他很快融入其中,他没有一丝的不适应。但谁知马上迎接他的是连续两三个月的军训(毕竟是军校)......
“连续两三个月的军校,不能用电脑和手机,剃个光头天天训练。连吃饭都管理的非常严格,当时真的很难熬,隔几天就会非常想家,甚至是哭出来。”
Alex现在再回想之前的经历觉得都不算什么了,就是那个时候,他整个人开始发生了变化,变得成熟起来。
-男校其实很Nice
国内高中毕业之后,Jerry去了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所男校读本科。学校总共一千多人,而他那一届就四个中国留学生。平时,他跟中国人在一起最多的就是吃吃火锅,和美国人比较多的也就是喝酒、打球和party。
和宇同的经历类似,他的学校同样很村儿。每次步行去超市,他在路上都要花费20分钟。当时,他来这儿读书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太多男校的因素,因为他觉得男校和混校都一样。
但他坦言,最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心理落差的。过了一段时间,他就发现整个校园的感觉很棒,老师和同学们都很Nice。
现在,Jerry正在一所著名的混校读书,这是他学校的项目。马上就要回到之前就读的男校参加毕业典礼的他开始怀念起了这样一段与众不同的难忘经历。
“我当时所在的男校是个文理学院,人很少。每个department和现在的混校相比也要小很多。虽然在资金和资源上比不了混校,但好处就是每个人都很熟悉,而且竞争压力不大。教授们都很Nice,一旦和教授熟悉了之后可以有很多和他们一起参加的活动。”
在美国,男校一般都是宗教性很强的学校,因而平时也会有一些常规的宗教活动。
“我当时每周一到周五的早上都要去Chapel做礼拜,晚上还有Sit Down Dinner。”Don是一个北方男孩,高中就去了美国读高中,是在纽约州的一所男校。因为当时匆忙决定去美国读高中,当知道要去读男校的时候,他心里还有些不情愿。
他告诉我,男校的课程设置其实很正常,包括Regular、Honor和AP课程这些。唯独作为强制的两点就是平时的着装和体育运动。
平时必须要穿正装 ——“男校是培养绅士的地方”,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另外一点就是强制参加体育运动,美国的教育就是这样,决不允许你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当然,在男校,体育运动(Do Sports)也似乎成了所有人都热衷的一件事。这成为了男校的一种传统和特色,比如宇同所在男校的青年队每年三季都有运动项目:春季高尔夫,秋季网球,冬季篮球。而他也坚持了三年的高尔夫和网球。另外一所高中男校的同学James ,他们学校的足球和越野赛(cross country)差不多年年都是整个加州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