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3.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 )。
A.目的性
B.自然性
C.遗传性
D.获得性
4.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5.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学生受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能够影响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 )。
A.定势
B.迁移作用
C.动机状态
D.变式
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出自( )。
A.苏霍姆林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乌申斯基
8.下列有关学习策略的特征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方案
B.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C.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D.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被动使用的
9.“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 )特征。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10.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这是(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11.考试中的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程度,及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是指(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拟合度
1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学制是指( )。
A.个别教学法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3.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性不表现在( )。
A.间接性与简捷性
B.交往性与实践性
C.直观性与巩固性
D.教育性与发展性
14,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15.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16.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指(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辅合思维
D.直觉思维
1 7.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以便于记忆的方法叫做( )。
A.语义联想法
B.视觉想象法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18.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英语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问难,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19.皮亚杰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自编的( )同儿童交谈,考察儿童关于公正、责任、欺骗等道德发展的问题。
A.对偶故事法
B.临床法
C.两难故事法
D.行为疗法
20.可采用( )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21.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
A.新旧知识的联系
B.对新知识的理解
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
D.对新知识的应用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单轨学制。
23.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2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备课。
25.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27.如何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28.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9.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前日在某地举行的歌唱大赛和模特大赛爆出“冷门”:夺冠的两位分别是15岁和16岁的学生。从两项比赛的参赛情况来看,选手呈低龄化趋势。一些家长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对此,许多教育界专家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这是揠苗助长的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浮躁心态的表现,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
问题:请运用与全面发展教育有关的原理进行分析。
31.材料
在一节美术公开课上,教师在教学生画吃虫草。整个一节课,教师完全按照备课内容、时间安排进行。在课堂上用15分钟讲授吃虫草的特性,用10分钟让学生六个人一组,分组讨论“吃虫草为什么可以吃虫子”。然后,教师在听取了两个组的讨论结果后,从自己的教案上把正确答案抄在黑板上。最后让学生根据正确的描述,在10分钟之内画一棵吃虫草。而在下课后,发现有1/5的学生仍然在埋头画画,还有几个学生根本就没有动笔。课后,评课者的意见如下:“把美术课上成了生物课”“讨论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中来”“这节课没有融入感情,没有表现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问题:根据此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请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你如果是这个美术教师,你会怎么上这节课?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B【解析】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
专家点拨校园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尤其对学生个性和品德的陶冶和导向功能,是其他教育形式难以替代的。良好的校风是学校整体优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对新师新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关于校风的考查,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形式为主。
3.A【解析】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他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
4.C【解析】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他的理论属于内发论。
5.D【解析】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最早的表述。
6.A【解析】定势,也称心向,是指受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定势在学习中具有两面性,它能节省思考的时间,促进问题的解决,但也可能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变得呆板。
专家点拨考生在复习时应区分定势和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7.C【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马卡连柯,体现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D【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是学习者主动的使用而不是被动的使用。
9.B【解析】“自信、坚强、勤奋”描述的心理特征是人的性格,是一个人内在所具有的心理特征,比较稳定。
10.B【解析】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11.B【解析】效度是指考试中的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程度,及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测量结果与要考查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
专家点拨本题考查测验的质量指标中的效度。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这些知识点在考试中通常以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复习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区分,避免混淆。
12.D【解析】道尔顿制是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主张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并接受考查。
13.C【解析】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性表现为间接性与简捷性、交往性与实践性、教育性与发展性。
14.D【解析】20世纪60年代初,布鲁纳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15.D【解析】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16.B【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专家点拨发散思维的特征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其特征主要有三个:(1)流畅性,即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3)独创性,即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17.D【解析】在学习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很有帮助,这种方法叫做谐音联想法,此类记忆方法多通过谐音产生联想、派生而得。
18.D【解析】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做系列位置效应。
19.A【解析】皮亚杰采用自编的对偶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的问题。柯尔伯格在皮亚杰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儿童道德发展,他使用的是两难故事法。
20.B【解析】肌肉松弛法可以用来治疗失眠,其原理是让人们先感受紧张再感受松弛,在一紧一松中渐渐舒缓身体和心灵。
21.C【解析】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
二、辨析题
22.错误【答案要点】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分支型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形式,这是一种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学制结构。
23.错误【答案要点】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主要是:通过音乐、美术、文学教育和其他各种审美活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一种艺术活动技能。
24.错误【答案要点】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上课不仅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也是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及对教育事业态度的集中反映。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上好课。备课则是整个教学环节的起点,备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实现有效性。
专家点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形式出现。本题难度较小,考生只需先答出“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然后再展开论述即可。
25.正确【答案要点】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位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状况,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勤于动手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展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7.【答案要点】(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完全接纳自己。
(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5)指导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28.【答案要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有以下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一般来说,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否则难以达到观摩学习的目的。
(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3)进行专门训练。要想促进新教师的成长,也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门化训练。有人曾将某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教给新教师,其中的关键程序有:①每天进行回顾;②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③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④布置家庭作业;⑤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4)反思教学经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意识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分析的过程。
29.【答案要点】我国中学德育的原则主要有:
(1)导向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
(5)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专家点拨在考试中,德育的主要原则还会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通常是给出一段材料,让考生指明题干中所涉及的德育原则,并回答该原则的概念、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等。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以理解为主,避免死记硬背。
四、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1)全面发展,一般来说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力、体质的增强。
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等几个方面的发展:①智的发展,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教育目的中所说的“有文化”,实际上指的就是智的方面的发展。②德的发展,除了伦理学上所说的道德品质外,还包括思想观点、政治态度,主要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目的中所说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献身精神”“科学精神”等,都是指德的发展。③美的发展,包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高尚的审美情操的发展,主要培养受教育者对美的追求。
(2)对于普通中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五个组成部分,各有特点、规律和功能,它们相对独立、缺一不可;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在实践中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其整体功能。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学生的发展,有时需要针对某种倾向,着重强调或抓好某一方面的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和放松其他方面的教育,否则,就会出现重大的缺陷或失误。
31.【答案要点】(1)该教师的不足之处在于:
从上课的角度来看,第一,教师对教学的任务还不是很明晰,所以在上课中用多于2/3的时间去分析背景知识;第二,完全按照备课的内容和时间来上课,流于死板,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第三,对于课堂教学的情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学生讨论后从自己的教案上把“正确答案”公布在黑板上;第四,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课堂任务,说明这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从教学策略角度来看,该教师的课堂教学既包括集体讲授,又有小组讨论、个人操作,形式丰富,属于综合性教学策略。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操作上,没有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学生讨论的结果没有得到教师的反馈,因此,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如果我是美术教师,我的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并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专家点拨本题较为灵活,难度中等。考生在作答时,应紧扣题干中给出的材料。在阐述教师的不足之处时,应避免长篇大论,找不到重点,可以分条列出,给人以条理清晰的感觉。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