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报考2017上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的朋友吗?快来看看相关的2017年考试知识点吧!出国留学网心理咨询师考试栏目为你分享“2017三级心理咨询师考点: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希望此文对你有所帮助。
二、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
(一)社会促进
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想象在场和隐含在场。
与社会促进相反,有时候他人在场反而会使个体的工作绩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干扰,也称社会抑制。
社会促进有两种效应:第一,结伴效应;第二,观众效应。
最早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促进现象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力特。他的青少年骑自行车实验是历史上第一个严格的社会心理学实验。20世纪20年代,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领导了一系列有关他人在场对个体绩效影响的研究,并最终提出了社会促进的概念。
(二)优势反应强化说——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
美国学者扎荣克的优势反应强化说可以比较好地解释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现象,该理论认为,他人在场,个体的动机水平将会提高,其优势反应易于表现,而弱势反应会受到抑制。
(三)社会懈怠
社会懈怠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社会懈怠的主要原因是个体在群体活动中的责任意识降低,被评价的焦虑减弱,因而行为的动力也相应下降。
心理咨询师考试栏目为你推荐:
2017年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