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事迹心得体会
2016年1月20日,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员会作出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向潘建伟同志学习的决定》,并要求全省各级组织要把开展向潘建伟同志学习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并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积极了解潘建伟同志先进事迹,惊叹他所取得的成就,更进一步领会其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潘建伟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战略性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特聘专家。他自1992年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后出国深造,2001年回国在中国科技大学组建量子实验室并任教授。从2004年至今,潘建伟带领团队一直在基于光与冷原子的量子信息处理这一研究方向上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在新兴的量子信息产业抢占先机,成为领跑者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他领衔的“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先进人物能够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这与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踏实工作、努力进取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向潘建伟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爱国敬业、甘于奉献、献身科学、脚踏实地的精神和高尚情操。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养成勤于学习,善于钻研的好习惯
潘建伟同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主动自我加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多年来一直从事量子信息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曾被英国《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他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任意纠缠态纯化的实验研究》。
我们要学习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并且紧密地与自己工作实际相结合。平时不学习,不注重知识的积累,不发现研究新问题,缺乏创新意识,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工作就难以取得成绩,甚至遇到困难时束手无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潘建伟表示,他将继续与国外同行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成果,为提高我国在量子信息学领域的研究水平作出新贡献。“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和理论水平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术努力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二、要养成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的好作风
学习潘建伟同志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优良作风。他总是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做好每一项研究。潘建伟教授领导的小组成了首次在《自然·物理》杂志发表封面文章的中国科学家,在这项最新成果中,潘建伟和杨涛、张强等人首次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隐形传输,并在实验中实现了对六光子纠缠态的操纵,这是潘建伟小组在量子通信领域内取得的第六个"首次",无一不是踏实苦干的结晶。
古语云:“术业有专攻”,我们不可能人人都取得潘建伟同志那样卓越的成就,但至少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态度和精神。以潘建伟为代表的一大批的社员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立足本职工作,挥洒青春和热血,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也要像他一样,用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九三学社增添光彩。
三、要养成热爱祖国,乐于奉献的好品质
学习潘建伟同志不忘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品德。潘建伟1992年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后出国深造,1996年远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9年获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1999-2003年留在塞林格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任博士后和高级研究员并担任Co-PI。2001年回国在中国科技大学组建量子实验室并任教授。
他胸怀科学报国之志出国留学,国外的繁华并没有让他迷失方向,学业有成后面对国外顶尖研究单位的先进研究环境,他毫不犹豫毅然回国,自觉把个人事业同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化作真诚奉献的实际行动。就像周恩来同志所说的,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我们也要像他那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乐于奉献,在各自的职业道路上奋力前进,才能汇小流成江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先进人物的事迹深深震撼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他们的人格魅力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要认真对照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勤勉务实的作风,立足本职,走向未来。
让我们与潘建伟式的先进人物一起,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编精心推荐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