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真情在,“母语”陪伴多缤纷
《我的母语课》实践工作总结
时光的流逝总是那样的叫人猝不及防,回想初识亲近母语到成为亲近母语的铁杆粉丝与忠实的践行者,仿佛还在昨天,但是细细梳理却已有两年之多了。2014年4月有幸在公益组织的资助下到南京参加了亲近母语论坛的活动,这次活动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在阅读推广路上摸索无方,急需指引的我犹如沙漠之中行走发现了一眼清泉,那种激动无以言表,于是我决定开启母语课的实践之旅。
回到学校后,我在班上先开展了《日有所诵》与绘本阅读,到三年级时又加入《全阅读》,到四年级时将《全阅读》调整为《我的母语课》。为了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给阅读,我将自己在《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一书中的领悟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四年级上期我试着将语文课时间减少,每周用两节课进行阅读。四年级下期,我们有幸被选为《我的母语课》实践班级,我又试着将语文教材在两个多月内结束,节余的时间全部用于阅读实践。
通过对《我的母语课》一年的实践,我将我的实践过程理解为摸索过程,我还处于一个解读阶段,我正试着解读文本、解读学生、解读主题阅读课堂。下面我就将我的部分感悟叙述如下:
一、潜心文本品“初乳”,细致解读动心弦
在《我的母语课》出版说明的第一部分就提出“《我的母语课》适合比较重视阅读、有较好文学素养的教师作为文学教材或者阅读课本使用。”因此在准备尝试使用这本教材时,我的内心也是经过激烈的斗争的:出版说明所提出的两个要求第一个重视阅读我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我是做得特别好的,为了鼓励孩子阅读我会自己买书赠送,我会邀请爱阅读的孩子和我一起共进晚餐,我会坚持为他们大声朗读故事,我会在家长会上不厌其烦说阅读的好处,会邀请他们一起读绘本,一起感受阅读的乐趣。但是“有较好文学素养的教师”呢?这一要求让我犹豫了。但是看着我已经入手的一套1-6年级的A版教材,细细读后作为教师的我被吸引了,连我先生也吸引了,看见他拿着6A认认真真、滋滋有味地大声朗读的样子,我一下子感到了这本教材的吸引力和魅力。于是我当即感受到了满满的力量,我一定要鼓起信心来,即便我不能很好把握教材,但是我可以用心地虔诚地带孩子们读啊,可以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母语的魅力啊。四年级上期,我便将《我的母语课》纳入教学计划中,非常感谢我班的家委会,他们在我这里拿到书单后,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就为全班购买了本书。四年级下期,我班非常有幸加入到《我的母语课》实践班级,亲近母语公益组织为每位孩子赠送了书籍,保证了孩子们得以持续阅读《我的母语课》。
拿到读本后我首先做的就是读,让我自己潜下心来静读,就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去解读文章。首先我自己读,大声读,在读中研读出版说明、细细品味每一篇选文,了解整本书的基本内容,尽量试着去读懂文本内容、读懂作者、读懂文本字面下隐藏的意思、读出每篇文章的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情感的。如《浅语的艺术》中《沙发》一首诗中的“让我抱抱你”既有对温暖的渴望,也有向世界敞开怀抱的接纳,更体会到了在清浅话语中蕴含着极丰富的情感。在《我是谁》单元中的《我不知道怎样回答》一文中,母子的问答充满趣味而又富有画面感,相信这样的场景在孩子们的身上是经常上演的,这样的文章贴近孩子生活又富有生活情趣,同时还能通过“文学的方式”拨动孩子的心弦。《我的伙伴》单元中的《被钥匙绑架》一文,作者的心情经历了羡慕—喜悦—悻然—无奈,在这心里的变化过程中,作者借由与钥匙有关往事的回忆,传达出了对人人自防、心扉紧锁的社会的警醒,表达了自己对“厚朴民风”的向往……
在一次次的品读中,我和孩子们的感受就是“阅读越喜欢”,我也一次次地享受着“儿童的文学初乳”,一次次的找到与文本的共振点,为自己如何带领孩子一起走进经典,拨动他们的心弦找到一点点自信。
二、解读学生三分悟,关注发展一片真
解读学生了解学情能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我班学生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一年级时我们诵读儿歌、经典古诗词、三字经,读各类童话;二年级时读童话、读绘本、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 、《日有所诵》、孩子自备的阅读读物、图书室图书;三年级在二年级的基础上加入了吟诵、《全阅读》。经过三年的阅读积累,孩子们培养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理解能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注重语言积淀、情感体验与良好语感的形成,让孩子们养成有思考的读书的习惯,能成为有思想的读者,这是我思考的也是我们带领孩子阅读时应该做的。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尝试带领孩子阅读《我的母语课》。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尤其是4B学习与4A学习的对比,发现孩子们阅读的敏锐性提高了,如在阅读《黑马》时,孩子们刚朗读了第一遍,我问道“你们认为这篇文章我们要特别关注哪个词?”孩子们异口同声“默默无闻”,在首次阅读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孩子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黑马”的“默默无闻”,更是感受到了人和车之间休戚与共的亲情。阅读《爱书如命的一家子》时,从孩子们做的批注已经可以看出孩子们的阅读已经由读懂内容、读懂文本字面下隐藏的意思向读出这些意思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转化了。
三、文中纵有千重浪,莫掀舌底一寸澜
我所解读的主题阅读课堂是不同于我们平常的语文课堂,是一节课里读一组文章的课堂,因此我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要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感悟。在《我的母语课》的出版说明也提出“我们不追求对儿童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也不追求对儿童进行世界观、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确定自己的主题阅读课堂首先是将更多时间给孩子阅读并从阅读中悟出自己的东西;其次是让孩子自己真正有所悟,而不是将教师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做到文中纵有千重浪,也莫以自己的理解去对学生喋喋不休,掀起舌底一寸澜。
如4A《圣诞老人是有的》一单元中的《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一文,传达出对爱对希望的憧憬,对童心的恒久的期盼,对善良爱心的感激,对想象能力的消失,对“相信”的“怀疑”,让我不禁想到:没有想象、没有希望、没有相信、没有故事、没有诗歌,只有林立的高楼,只有污染的空气,我们的未来呢?我们的快乐呢?我们神话中的后羿、盘古呢?那位为我们造字的仓颉呢?那些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流传千年的民间故事呢?他们都是假的吗?虽然文本在我心中掀起了千重浪,但是带领孩子们的阅读过程我却是谨小而慎微的,我们只初步了解了圣诞老人这一形象在西方社会是善良、智慧、爱心的化身,同时让孩子思考如果在东方神话故事选一个与圣诞老人相似的神话人物你会选谁?你相信圣诞老人存在吗?请说说你的理由。这个单元学完后新的单元又继续,时间很快到了圣诞节。在圣诞节时我带孩子们读绘本《极地特快》,我们再次读了《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看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红润润的脸蛋,我感受到,延伸阅读让孩子们对于想象对于相信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我相信,他们现在还是带着一颗单纯美好的心在体会在经历生活,他们一定听到了“那个小铃铛发出的清脆的响声”。此时我不由想到薛瑞平老师说过的一句话:看孩子学习是否快乐,就看他的婴儿肥是否过早消失。看着孩子们的圆润的小脸我不仅暗自窃喜,我的孩子们是快乐的!
这种“由此书入彼书,以前经解后经”的方式我经常会运用于课堂中,如4A的《一片叶子落下来》单元,我们读了文本,还读了《一片叶子落下来》的绘本,在四年级下学期阅读整本书《妈妈走了》时我们又重温了《一片叶子落下来》,在教育联盟绘本课堂《獾的礼物》展示时,我们还读了《一片叶子落下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四单元的习作是关于生命的主题,对于这个主题我也是有一点儿担忧的:如此沉重的话题对于如此鲜活的对生命充满好奇对生活充满探究的孩子们来说该怎样表达呢?但是孩子们的习作却让我欣喜,让我惊喜:孩子们对于生死的认识,对于活着时该如何珍惜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我不禁对于自己选择将《我的母语课》带给孩子们感到莫大的庆幸,如果没有我的不知天高地厚,我永远不会知道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总在我所能探测到的前方,我永远不会知道经典的文学文本的力量!
在《我的母语课》课堂上,我也尝试将德阳市教科所冯学敏老师发起的《单元整合 群文阅读》的“五步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如在《我的伙伴》这一单元,我就尝试用“阅读概览——主题提炼——片段分享——话题讨论——拓展延伸”的方式进行。首先通读三篇选文,进行阅读概览;然后将每篇选文以两三个词语进行提炼;接着分享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或有所思的片断:“这个环节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了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第四步“话题讨论”是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以一两个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发展;最后是“拓展延伸”。
一年时间《我的母语课》教学的摸索,让我知道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急需提高,让我思考如何将《我的母语课》带到学校更多的班级,让我收获带着孩子们阅读经典选文的折磨与豁然,更让我收获了在实践《我的母语课》过程中我与孩子们一同的成长,下学期我将继续实践《我的母语课》,也由衷地希望亲近母语公益组织继续将我纳入实践体,让我得到更多的帮助与引领,谢谢你们,谢谢为了孩子们的阅读一起努力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