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格式的设置》教案
一、说教材:
㈠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豫像版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中第一章第三节,《信息技术》课主要要求学生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要求学生学会一些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而本章介绍如何对文本进行处理,所以本章是本书的重点,而本节是着重介绍设置文字的格式,所以本节是本书的重中之重。
㈡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字体格式的设置(即字体、字号、颜色、效果、字体间距以及其它特殊效果的设置);(2)掌握为文本添加边框和底纹;(3)学会使用“格式”工具栏设置字体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文本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1)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综合编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Word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㈢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情和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文件字体、字号、字符颜色的设置
(2)难点::难点是在设置前遵循先选择文本,再进行设置的操作步骤以及使用“格式”工具栏进行字体格式设置。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分析一下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生: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对许多事情充满了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在信息技术方面,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在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时我已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同时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三、说教学方法: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现,而不是草率的传递给他。”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等方式,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所以说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适当的启发,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探索创新的精神及团结合作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介绍教学过程,这是我说课的重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对文本的基本操作(包括选择、复制、粘贴),本节课前先通过课堂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内容主要以课后题为主。其优点在于教师可以直观的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检验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先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展示一篇已经对文本进行过排版设计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观察文档中多彩的文字,同时让大家联想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报刊、杂志。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创作的灵感。由此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字体格式的设置。[教学意图]通过课堂提问与作品欣赏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点明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打开“本课知识要点”文本,要求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这很好地取代了板书形式。学生把知识点记录在笔记上,一方面是让他们全面地了解本课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课堂学习中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它将作为学生在课后复习和上机操作中的一个参考资料。教师演示设置字体格式、边框和底纹的操作命令,即“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命令和“边框和底纹”命令。让学生对文本字体格式的设置有个初步的印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新的知识。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本节课的上机任务,要求学生在文章排版-字体中参照样本,按照“字体格式设置的要求”进行字体格式设置的操作。教师以“要求”中的某一点进行讲解,在操作时进行设置后单击“确定”但文字没有任何变化,此时,就会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有的学生说“是因为没有选择”,当然这是正确答案。教师强调在做任何一个操作时都应该先选择对象,遵循“先选择,后操作”的原则。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虽说是简单的操作但也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然后教师把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上机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协作学习、交流学习,操作快的、好的同学可以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辅导,教师也会给予这些学生加分鼓励。在学生协作讨论中,他们发现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可以进行文字格式的设置,也就是使用“格式”工具栏。教师再次广播教学,介绍工具栏上各个按钮与“格式”菜单下命令的对应。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对字体格式进行设置。教师再把时间交给学生,将作品完成好,最后访问教师机(ftp:\\lt),上传作品。[教学意图]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举一反三、自主探究的能力。由操作快、好的学生辅导其他同学,也培养学生互助学习,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作品赏析
上机操作结束后,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完成他们的作品,教师通过教学系统转播一些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学生们基本上都按照操作要求进行设置,只是美观与否的问题,当然这与个人的想像力和审美能力有关。[教学意图]通过作品赏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中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
(四)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
在本节课结束前教师对本节课知识作以总结,应该说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字体格式的设置,同学们也都发挥出自己的想像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先选择,再操作”的原则以及使用“格式”工具栏,它能很好地体现出一个人对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专业编辑能力。字体格式设置是Word软件操作的基础,希望大家能掌握好基础知识,再结合将来所要学的Word其它对象的操作,最终设计出图文并茂的优秀作品,继而将它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
课后作业是后相应的习题,以及翻阅各种杂志,从中寻找灵感,吸取精华。
五、教学反思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培养自学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本节课我的教学过程主要有四个特点:
1、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
2、多种辅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3、课堂评分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多动手操作;
4、以强带弱,由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带动操作较弱的同学。
最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大胆探索、相互协作的精神。
六、板书设计
文字格式的设置
文字的设置:
设置方法:1、利用菜单栏进行设置
2、利用格式工具栏设置
这样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既是对本课重点知识的梳理,又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下面请欣赏我的才艺展示……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 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 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