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出国留学网编辑为您整理的2017年两会心得体会,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查看。
2017年两会心得体会【一】
全国政协第十二届第一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期间提出了新一届领导人的选举和大部制的改革。身为当代的大学生,我深知自己的时代使命,在好好学习专业课知识外,我还要积极要求进步。
两会是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吸收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作为一个大学生,两会中主要关心的是关于我们大学生在未来的发展情况。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有两个问题:一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二是几乎与就业同时产生的住房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 这两个字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
我认为我们大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掌握先进的生产力,对于我们来说也就以意味着现在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具体说来,我们现在在校必须努力学习好马列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注重对自己的课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平时加强科研能力的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想结合,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那么在这么多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大学生应当如何应对挑战呢?我认为:
1.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2.提升自身“硬件”与“软件”。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就业的艰难,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最终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我相信每一个过来人也都经历过就业的困惑,有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上我们自身、用人单位观念的转变,每一个年轻的朋友都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心仪的职业。
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明辨是非,认清大局,站对立场,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策。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实践两会精神,自觉履行学生应尽的义务,积极带动同学参与到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我坚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的未来是美好的!
2017年两会心得体会【二】
阳春三月,备受全国人民关注的“两会”也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拉开了帷幕。今年的“两会”提出了“民生清单”,这既代表了公众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诉求,也凸现了公众感知的社会和经济难点问题的主要方面。给“两会”注入了更深的内涵,寄予了更多的期待。
当下,中国社会正值转型期,矛盾和难点不断涌现,于此同时公众权利意识不断提升、利益诉求趋于多元化。在这样大的环境下,为政既需要体察多种利益诉求存在的客观性,更需要恰当鉴别不同诉求和矛盾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适当入口,通过切中肯綮的施政,理顺不同的利益关系,减少不合理的失衡,尽可能地养育共赢、共济、共生的社会和经济生态。在今年“两会”上我们可以发现,代表委员的提案和建议,与公众的关注点吻合,令民众感受到一个活跃生动的政治时刻的到来。有了民意的冀望,民智的聚集,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最大的动力来源和凭借。
“两会”的精神在于加强与民意相结合,与群众密切联系。从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解决当今社会矛盾。作为体改部的学员,必须要深入学习“两会”精神,这与我们即将走入自己的工作岗位中是密不可分的。人民警察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好一名合格的人名警察,我们除了要加强我们的身体素质以外,我们更需要加强我们的思想素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除了要做好我们本职工作外,还要加强关注我们所辖区域民众的所思、所想。要切实落实和解决民众的需求。学会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惠民生方能顺民心,顺民心方能聚民力。从根本和长远来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保持经济增长。“两会”只有不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才能化民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持久动力。新世纪的人名警察,也需要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不仅要保护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需要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加强对民生问题的认识。这样才能为我们社会祖国事业贡献自己绵薄力量。
2017年两会心得体会【三】
201*年,是中国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新起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两会践行中央“八项规定”,切实转变会风成了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在当前大力提倡改会风、转作风的情形下,这种关注很正常。但我以为,会议质量其实与会期长短并没有直接关系。就算缩会期、开短会,本意也是去掉会议不必要的形式和水分,讲求开会实效。
当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5天,而此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长达36天。如果没有这个36天的重要会议,恐怕就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大会,最起码,会推迟。虽然这样的情形极为特殊,但它说明,会议长与短的形式不是根本问题,关键在于有无实效。这才是人们对今年两会的重要期盼。
现在一些地方,有些会的确是短下来了,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徒具形式。甚至有些地方政协,为了缩短会期,将列席人大听取法院、检察院的报告这一环节也取消了,或者只听会不安排讨论,短是短了,连基本的议程、安排都取消了,这开的什么会?只是为短而短,搞的是形式主义,也应该反对。
实际上,需要破除的是那些不必要的、过分的形式和排场,以及由此造成的对民主自由、生动活泼会风的压抑。比如需要倡导发言简短,但也不必机械规定,“8分钟”就一点儿也不能超过。有的问题、有的建议,三五分钟能讲透说清,没有必要讲足8分钟,但如果内容重要、问题复杂,有的超超时间也未尝不可。甚至还可留些自由发言时间,让代表委员就前面发言回应补充,如此广泛、充分交流,更有利于促进思考。代表委员的大会交流发言很重要,除了会前指定,也可以开幕后从代表委员递交的题目中挑选汇总,确保发言能更好地反映民意民心、有独到见解又言简意赅。发言的质量高,听会的人才能聚精会神。
“民众呼声、会有所应”,这同样是人民需要的两会会风。当然,转变会风,还可从更多细节入手。比如,少一些开会前的候场提前量,多一些有针对性的交流讨论,多倾听基层代表、一线委员的声音,不仅有益于会风、作风的转变,更有助于提高参政议政的实效。
如果只是把规定要求机械化、教条化,以规定落实规定,不求实效,甚至影响正常工作,实际上是搞新的形式主义,也是一种消极抵制。某领导到大学图书馆考察,当地领导要求馆里将地毯全部撤掉。馆长解释地毯是一直铺的,是为了保持安静,并非为接待领导,但在领导严令下还是只能照办。对上级这是弄虚作假,对民众这是人为折腾。这种倾向也应重视,并及时纠正。每年的两会,都会激发出代表委员高度的参与热情,也会动员起全社会的诉求表达。代表委员畅所欲言,充分交流,说真话、说实话,尽管其中可能会有利益的博弈,理念的争执,而这恰恰是现代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程序。事实上,也正是两会这个开放的舆论场的优势所在。
小编精心推荐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