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两会热点:关于融资租赁
张红力:完善金融租赁行业制度服务供给侧改革
【档案】
张红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观点】
完善金融租赁行业制度,服务供给侧改革。但目前我国融资租赁还面临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法律监管尚不健全;二是监管政策缺乏统一标准;三是有关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
【建议】
张红力表示,金融租赁能够帮助盘活存量资产,减轻企业负担,缓解财政压力,促进传统产业有能力改造升级;能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匹配,促进制造商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促进产能结构调整;能够帮助企业引进新装备、新技术,推动培育新产能,促进动能转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发挥国际产能合作纽带作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化解过剩产能;通过金融杠杆连接广阔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引导更大数量级的金融资源注入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等等。
张红力认为,金融租赁的独特属性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要求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杆杠、降成本、补短板”相契合。因此,发挥金融租赁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空间很大。
但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金融租赁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直面和破解。张红力认为,主要表现在法律环境尚不健全;监管政策缺乏统一标准;有关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
张红力建议,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加快融资租赁立法进程,完善金融租赁的物权保护制度,明确出租人取回和处置租赁物的方式和法律程序,从而夯实行业发展基础,提升金融租赁服务水平。建立统一、权威的金融租赁资产公示登记平台,并积极协调争取该平台取得法律授权地位,从而保障租赁资产交易安全,达到预防权利冲突的公示效用,同时引导行业规范操作、合法合规经营,为开展租赁资产交易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张红力提出了三方面建议,一方面,他建议鼓励金融租赁公司使用多种直接融资工具支持实体经济。一方面,发挥债权融资的比较优势,改善金融租赁行业整体在融资渠道和成本方面面临的困境,有效降低金融租赁行业融资成本,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除金融债券之外,尝试放开其他品种对金融租赁公司的发行限制,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发行诸如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中、短期融资品种,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租赁公司在交易所市场发行公司债券。
其次,张红力建议适度放松监管约束,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为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议监管政策实施有别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释放金融租赁公司的资本活力。调整商业银行对金融租赁公司贷款风险权重,发挥金融租赁公司的金融机构身份作用。建议监管部门尽快出台关于金融租赁公司发行次级债、保险资金投资金融租赁资产等方面的实施细则,指导支持金融租赁公司运用市场化手段多渠道补充资本。
同时,张红力建议进一步明确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准入相关政策和资质要求。允许金融租赁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参股、控股其他在某一领域突出的优质融资租赁公司,或采用投租联动等方式,投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与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企业共同成长;明确有关行业对符合资质要求的承租人采取融资租赁方式融资的,不对金融租赁公司(出租人)作额外资质要求;允许金融租赁公司以资产注入的形式,参与PPP项目的设立实施等。
王学东:我国融资租赁业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日益凸显
【档案】
王学东:全国人大代表、国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观点】
我国融资租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品线,租赁资产分布领域不断扩大,但融资租赁法律和司法体系不够完善;现行租赁监管政策有待改善;融资租赁的税收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议】
王学东代表认为,我国融资租赁业目前已经在航空、船舶、能源电力、工程机械、商用车、农机、医疗等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品线,有效增加了相关行业的投资、生产和消费,租赁资产分布领域不断扩大,行业配比更加均衡,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部分融资租赁公司设计开发了专业化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租赁产品,增强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部分大型租赁公司通过在保税区设立项目公司方式开展飞机、船舶等融资租赁业务,成为国内公司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的成功典范;一些租赁公司的业务从境内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举转变,加快国际化步伐,助力国产飞机、发电设备等大型装备“走出去”,拓展业务发展新空间。
尽管近年来我国融资租赁业得到快速发展,王学东代表表示,截至目前我国的融资租赁GDP渗透率(年租赁交易量/年GDP)仅为5%左右,与租赁业发达国家18%-30%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一方面反映我国融资租赁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揭示了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具体而言,王学东代表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融资租赁法律和司法体系不够完善。迄今没有系统的融资租赁立法,涉及融资租赁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分散,如银监会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商务部的《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合同法》第十四章“融资租赁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等,同时各地在执法上也存在差异,不利于租赁物的登记、公示和保全,租赁公司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现行租赁监管政策有待改善。以金融租赁公司为例,目前金融租赁公司与银行信贷规模同等管控,2012年以来金融租赁公司人民币融资租赁业务投放纳入央行信贷规模管控范围,受央行合意增量指导和控制,商业银行拆放金融租赁公司的同业资金纳入信贷规模统计,造成金融租赁公司融资困难和成本上升。
金融租赁公司控股股东多为银行或大型企业,相比证券、保险、基金等其他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资本实力更强,信用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更加突出,但依据目前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金融租赁公司融资风险权重确定为100%,信用优势难以有效发挥,导致在银行间市场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融资渠道和议价能力均受到一定影响。同时,由于发债、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渠道不畅,金融租赁公司融资来源主要依赖银行短期借款,与租赁资产期限较长的特点相悖,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压力。
三是融资租赁的税收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售后回租业务承租人纳税时无法抵扣租赁利息支出,相比营改增试行期税负上升,承租人融资成本提高;租赁公司经营性租赁业务以收到的全部价款及价外费用作为销售额,不得扣减融资成本,税负成本较高,不但增加承租人的融资成本,也减弱了参与国际租赁市场竞争的能力;融资租赁执行差额征税政策,仅允许扣除对外支付的借款利息及发行债券利息,而与借款直接相关的投融资顾问费、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纳税时不能抵扣,实际税负成本较高,不利于金融租赁公司多渠道融资以降低融资成本。
为切实落实“国办发〔2015〕68号、69号”文件精神,更好地发挥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作用,王学东代表建议相关各方从法律、监管、税收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制定扶持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政策,以尽快缩小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融资租赁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覆盖面和市场渗透率。
首先,王学东代表建议尽快完善融资租赁法律和司法体系。推动包含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在内的《融资租赁法》起草工作并尽快出台,使整个租赁行业具备国家层面的根本性法律保障;推动建立租赁物所有权登记制度,明确租赁物取回权的冲突解决机制;进一步完善司法环境,建立融资租赁专业性司法审理和执行机制,简化诉讼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确保融资租赁公司具有与其他债权人同等的受偿地位,维护租赁公司的合法权益。
其次,王学东代表建议大力促进租赁融资渠道多样化、便利化。发挥金融租赁公司信用优势,放宽金融租赁公司金融债发行、资产证券化等创新类融资产品的审批,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在交易所市场进行债权融资,改变目前金融租赁公司融资主要依赖银行同业资金的格局,拓宽金融租赁公司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逐步放宽对内资试点和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限制,允许部分经营较好、实力较强的融资租赁公司享受金融租赁公司融资政策。
最后,王学东代表建议切实改善融资租赁税收政策。允许售后回租业务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便于承租人纳税时抵扣租赁利息支出,降低承租人租赁融资成本;借鉴爱尔兰、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做法,允许租赁公司开展飞机、船舶等经营性租赁业务参照融资租赁业务执行扣减融资成本的差额征税政策,降低租赁公司税负,提升国际租赁市场竞争力;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借款、发债、资产证券化、保理、信托等融资成本及相关费用纳入租赁业务可抵扣融资成本范围,进一步拓宽金融租赁公司融资渠道及降低融资成本。
朱建军:加强融资租赁风险监管
【档案】
朱建军: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长沙市委主委,长沙市政协副主席,中南大学图书馆馆长。
【观点】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过剩行业风险增加,融资租赁行业的不良资产也有所增加,信用风险亦呈上升之势。其中多头监管与统一租赁资产登记流转平台缺失问题较为突出。
【建议】
朱建军认为,当前,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正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释放巨大融资租赁需求、城镇化和工业化为融资租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化金融改革为租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互联网金融成为融资租赁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家从税收、制度、法律等方面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等5大战略机遇,同时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还存在多头监管问题突出、统一租赁资产登记流转平台缺失等问题。
如何顺应经济“新常态”,搭建平台,加强监管,进一步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务稳健发展?朱建军建议,设立专业委员会负责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的设立审批和监管,借鉴银行、证券、保险业监管体制,设立融资租赁行业的专业委员会进行监管。同时,构建全国性的融资租赁公司租赁资产登记流转平台,建立完善的平台登记体系,突破融资租赁业务交易品种、地域限制,加强对融资租赁交易的合规性、反洗钱的有效监管,便于银行及其他相关部门对其加强风险预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