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感受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得封闭性和落后性。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
课前学习:基础知识题。
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散文集有( )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 菜畦( )宿儒( ) 倜傥( )( )敛( ) 脑髓( )桑葚( )
斑蟊( )攒在一起( )秕谷( )拗( )盔甲( )锡箔( )( )人声鼎沸( )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 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 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合作探究;
(一).“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二).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二)、阅读第1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 ) ,百草园的( ) ,百草园的 ( ) ,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 ) 。
2、解词:似乎: 确凿:
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四)、阅读第2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
1.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2.这段文字的段意是什么?
答: 3.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是按( )来安排的。
4.这段自然景物描写的顺序是:( )
①时间顺序(季节) ②方位顺序 ③景态顺序 ④景类顺序:
5.作者紧紧抓住被描写事物的特征着力从 、 、 、 四个方面描写,充满情趣。
6.这段文字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7. 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采用的写景顺序是:( )
A.由高到低 B.由静到动 C.由近及远 D.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8、文中的静态景物有 、 、 、 、 、 、 、 。
文中的动物有: 、 、 、 、 、 、 。
9、a.描写形状的词语有:
b.描写颜色的词语有 :
c.描写性质的词语有:
d.描写声音的词语有:
e.有情节描写的动、植物有
10、属于略写的是:
属于详写的是 :
11、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有A ( )B ( ) C ( )
12、这段段意正确表述的是( )
a这段文字表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也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心理。
b.百草园自然景物丰富多彩 c.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
d.百草园的动植物五彩缤纷 e.百草园中有趣的植物,动物
13.文中写“我拔何首乌”表现什么?( )
A.表现“我”小时候很淘气,毁坏东西。 B.表现“我”小时候有想吃何首乌成仙的幻想。
C.表现百草园的生活充满无穷乐趣。 D.表现“我”小时候很好奇,勇于实践。(五)、阅读下面文字做题。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i系;m捆
2、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捕鸟的结果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6.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比较的无味”是无味吗?“可”字有什么用处?去掉它行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7.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有人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这句话的意思比较多,要注意“所以”、“只好”两个词 ,说说这句写了什么?
8.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养不过夜的。”这三句写捕鸟的过程,都有哪些记叙的要素?找出来。其中第2句用了多少动词写人的动作?有什么好处?如果将第2句改成:“在没有雪的地方,用秕谷做诱饵,用竹筛子扣鸟。”好吗?
9. 此段各句间有什么关系? 10. 总结一下这段话写了什么?
(六)、阅读第9自然段做题。
1.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_的作用。2.文中用到了一个排比句“也许……也许……也许……”,它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C.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在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和无奈的感情。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我”有着天真活泼的性格,尽管我要离开百草园了,但我还会回来的。
B.“我”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已结下了朋友般的感情,我舍不得,但又不得不离开他们。
C.“我”清楚地知道“我”在做什么,尽管我喜爱这些动、植物、但是“我”已经长大了,应该与他们告别了。
(七)、三味书屋部分。
1、原文中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答:2、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 答3、先生有哪些特点?
答:(八).试举出本文中三处对比并简述其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性化备课:
教学反思: 【答案】:7.①百草园无限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对比,衬托出前者生气勃勃,后者死气沉沉。②三味书屋里面师生不同的活动对比,批判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③三味书屋读书与屋后小园寻趣对比,反衬三味书屋生活的枯燥无味。
2、 静态景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泥墙根、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
动物有:鸣蝉 黄蜂 叫天子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3、a.高大、肥胖、短短、断砖、莲房一般、拥肿、小球、像人形的
b.碧绿 紫红 黄 c.光滑 轻捷 d.长吟 低唱 弹琴 拍的一声 e.斑蝥 何首乌根
4、略写的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呜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
详写的:斑蝥 何首乌 木莲 覆盆子
5、排比 拟人 比喻
6、D
(二) 1、a d e j l h g
2、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
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三) 1、方位 名称 变迁 乐园
2、似乎:好像、仿佛 确凿: 确实
二个词不矛盾,“确凿”说的是真实情况,“似乎”是从成人角度回忆,所以说似乎
七、第9段是过渡段,是从儿童的心理去猜测为什么去三味书屋的,表现他对百草园快乐生活的依依不舍的心情。
八、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3、不愿意回答学生提出的与课文无关的问题,对学生由“严厉”到“好起来,有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规则,也不常用,喜爱大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