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内外专家定性为“国内罕见 世界难题”的全路“头号重难点”工程的胡麻岭隧道今天贯通,标志着兰渝铁路的全线贯通。那兰渝铁路贯通哪些省份呢?出国留学网实用资料栏目小编整理兰渝铁路贯通的省份,希望你能希望。
兰渝铁路贯通哪些省份
兰渝铁路北起兰州枢纽,向南经甘肃定西、陇南、陕西宁强进入四川境内,过广元、南充接入重庆枢纽,途经甘、陕、川、渝三省一市22个县(区),正线全长855公里,建筑总长度1171公里。设计开通速度为160Km/h,预留200Km/h,是Ⅰ级双线电气化客货共线快速铁路,2008年9月开工。
为什么说兰渝铁路是在打造“脱贫路”?
兰渝铁路经过的22个市县区中,有13个国家扶贫重点县、4个省级扶贫重点县,兰渝铁路打通的不仅是出山的道路,更是扶贫之路。
这几天,甘肃陇南马坝村的橄榄树园里,村民罗小荣正忙着为自己家的12亩油橄榄树剪枝修苗。
往年,罗小荣家的油橄榄被当地一家油橄榄开发公司收购, 由于交通不畅,运输成本高,品质良好的油橄榄系列产品却深藏无人知 。随着兰渝铁路的开通,公司运输成本能降低75%左右。依托兰渝铁路 ,一家家以经销花椒、橄榄油,核桃、木耳、中药材等陇南特色的农产品电商企业落户这里 。
兰渝铁路穿越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三省一市经过的22个市县区中,有13个国家扶贫重点县、4个省级扶贫重点县,沿线丰富的资源,过去由于没有铁路而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
兰渝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熊春庚:22个县区里的很多地方是没有铁路的,交通不便,人流、物流、资金流难以聚集,但兰渝铁路打通以后,当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可以通过兰渝线进行汇聚,所以兰渝线是沿线老百姓的致富线,也是助推经济发展的一条幸福线。
兰渝铁路的全线贯通缩短了多少路程?
兰渝铁路建成后,重庆和西南到新疆、欧洲的列车将不再绕行陇海、西康、襄渝铁路,通过兰渝线直达兰州,全程可缩短近700公里,运行时间节省约11个小时。兰州与重庆的铁路运输距离将由现在的1466公里缩短至855公里,客车运行时间由现在的20.5小时缩短为6.5小时左右。
兰渝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熊春庚:从运输的距离还是运行的时间尤其运行的成本都大大的节约,兰渝铁路的建成也将把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更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它是西南西北的一条大通道。
兰渝铁路建成后,与现有的渝黔铁路相连接,形成兰州至重庆至广州的南北铁路大干线,将成为与京广线、京沪线并列的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之一。 由于地质复杂,兰渝铁路分段建设运行,全线预计今年下半年通车。
胡麻岭隧道为什么定性为兰渝铁路全路“头号重难点”工程?
随着全线卡脖子工程胡麻岭隧道的贯通,兰渝铁路全线贯通。兰渝铁路建设历时将近9年,铁路沿线地质情况复杂。尤其是今天贯通的卡脖子工程胡麻岭隧道,就曾经被国内外专家定性为“国内罕见 世界难题”的全路“头号重难点”工程。
铁路行业内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如果说10多年前开通的青藏铁路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那今天贯通的兰渝铁路就是一碗“豆腐脑”。
因为“天路”攻克的技术难题是冻土;而兰渝铁路因为全线存在着“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土质偏软,因此“怕软不怕硬”的隧道施工就像在“豆腐脑”里打洞,不仅难度大,而且极其容易涌水涌沙。
胡麻岭隧道全长13.6公里,为双线单洞隧道,是兰渝铁路高风险隧道群中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线控制性卡脖子工程。围岩等级为隧道工程最高围岩等级六级,国内外顶级专家多次前来会商 。
在国内外没有先例的情况下,中国的铁路建设者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施工方案。通过多项创新工艺,用传统工法解决了世界难题。由于土质偏软,施工人员只能通过人工一点一点往前挪。往前推进一点,就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因此,隧道的施工速度很慢,一个月只能往前推进四、五米。整个隧道的施工,需要八年的时间。
攻坚克难国际领先的“科技铁路线”
据了解,兰渝铁路穿越10条区域性大断裂带、87条大断层,是我国在建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山区长大干线铁路。全线存在着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隧道群、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群、高瓦斯隧道群、岩溶突泥突水隧道群等四大高风险隧道群。其中,甘肃境内地质最为复杂,号称“地质博物馆”,尤其以胡麻岭、桃树坪、木寨岭隧道为代表的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地质和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地质,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国内外院士、专家先后38批次来到现场号脉会诊、指导施工,认定兰渝铁路地质为“国内罕见、世界难题”。
8年多来,数万名建设大军求实探索,拼搏创新,取得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截至目前,全线共设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达118篇,获得国家专利28项。其中,西秦岭隧道采用的TBM皮带运输条件下同步衬砌等技术是兰渝首创,周掘进、月掘进进度均创世界纪录;桃树坪隧道首次应用的PST-60水平旋喷成套设备+超前预加固技术,为国内行业首创,其工法被评为国家级工法。
8年多来,广大参建者攻克富水粉细砂、极高地应力等世界级地质难题,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树立了铁路建设新的丰碑,为我国铁路建设史又增添了一条国际领先的“科技铁路线”。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伍法权就曾表示,兰渝铁路为国内外公路、铁路隧道施工提供了兰渝方案、贡献了兰渝智慧。
兰渝铁路设计和运行方式是怎样的
据介绍,兰渝铁路设计为双线电气化铁路,时速200公里,电力引擎,自动闭塞,牵引质量为4000吨,规划输送能力为客车50对/日,货运5000万吨/年。 由于地质复杂,兰渝铁路采取分段建设运行:2015年1月,渭沱站至重庆北站区段正式投入运营;2015年12月,重庆至四川广元段正式投入运营;2016年6月,兰州东站至夏官营站区段正式投入运营;2016年12月,甘肃岷县至四川广元区段正式投入运营。
兰渝铁路是连接我国西北与西南最便捷快速的大能力运输通道,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西部大开发、“渝新欧”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与川渝经济带的重要纽带。
兰渝铁路建成通车后,欧洲以及我国新疆经兰州到重庆的列车不用再绕行陇海、西康、襄渝铁路,兰州到重庆的运输距离将由现在的1466公里,缩短至820公里,客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22小时缩短至6.5小时,运费降低约三分之一,时间缩短约三分之二。这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加快沿线人民脱贫致富,加强西南、西北联系。
兰渝铁路建成后与现有的渝黔铁路相连接,将形成兰州至重庆至广州的南北铁路大干线,成为与京广线、京沪线并列的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之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兰渝铁路开通后,将为疆煤、疆气入渝、入川提供运力支持,为沿线人民的出行提供重要保障。
发生在胡麻岭隧道的攻坚故事
1、“豆腐”中的“拉锯战”
胡麻岭位于甘肃兰州与定西交界处,隧道全长13.6公里,并非全线最长隧道,却成为最后贯通的隧道,出乎很多人意料。
兰渝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有生说,胡麻岭隧道是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隧道群的典型代表,这种地层围岩软弱、富水、成岩性差,常伴有集中涌水涌砂现象。
胡麻岭隧道施工现场,看到作业面附近的洞壁上插着许多拇指粗细的管子,黄色泥沙不断从管中涌出,在地上堆成一堆,用手一攥,水便从指缝中流出,手指一搓,泥沙变成粉末。
2009年3月,中国铁建十九局进驻胡麻岭。前两年多,隧道进展顺利,到2011年8月,隧道贯通胜利在望,其中1、2号斜井间仅剩173米,项目部都准备好了“庆功酒”。
但是,当年8月19日,1号斜井方向的作业面发生突涌,大量泥沙如同泥石流,吞没已修好的隧道。此后近6年,施工人员与富水粉细砂展开“拉锯战”:前进,突涌,倒退,清理,再前进。由于空间狭促,大型机械派不上用场,有时候工人只能猫着腰,一点点把泥沙往外掏。 张有生说,这173米的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含水量在20%以上,围岩呈流塑状,如同在“豆腐”中打洞,泥沙颗粒比玉米粥还细。 中国铁建十九局副总经理兼兰渝项目部经理曲桂有说,从2011年8月到2016年年底,胡麻岭隧道两个作业面仅掘进成隧123米,遭遇过6次大的突涌,仅清理出的泥浆就达15万立方米,相当于两公里的隧道长度。
2、用“中国方法”破解“世界难题”
当其他隧道一个个贯通时,胡麻岭隧道的173米成了影响全线通车的老大难。
2015年夏,在世界隧道施工中享有盛誉的德国施工团队,自带设备到胡麻岭“应战”,干了一段时间后,无功而返,在放弃、撤离时认为“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隧道”。
破解难题,最终依靠的是自身努力。兰渝铁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熊春庚说,为了攻克包括胡麻岭隧道在内的地质难题,近年来,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相关各方共同会诊、攻关,国外内顶尖地质专家也先后来到兰渝建设工地,进行现场分析指导。
几经摸索,建设者终于探索出一套攻克胡麻岭隧道第三系富水粉细砂的成熟施工方法。中国铁建十九局董事长王学忠说,这套方法基本程序就是“先进行超前降水,然后在掌子面进行帷幕注浆加固,最后进行开挖作业。”
2015年10月以来,胡麻岭隧道按照这套施工方法作业,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涌水涌砂,多年来几乎停滞的作业面,慢慢向前掘进。 通过攻坚胡麻岭,施工方中国铁建十九局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超前辐射状降水通道系统、低渗透性粉细砂地层隧道内降水系统等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3、“大国小家”的坚守
8年多来,一大批建设者扎根胡麻岭,他们有的是夫妻,有的是父子、父女,以工地为家,或在工地成家。 胡麻岭隧道架子一队党支部书记巴春梅和她丈夫,从一开工就来到工地,女儿只能托付给姐姐照顾。
“我刚来胡麻岭时,女儿才小学毕业,现在胡麻岭贯通了,女儿也从幼师毕业了。”巴春梅说,“我是真心想陪在女儿身边,但工作却不允许,这是我感到最愧疚的地方。”
同样感到愧疚的,还有工程师胡刚,他今年40岁,女儿还不到3岁。因为脱不开身,女儿出生以来,他只见过三四次面,平时想女儿时,就通过手机视频看一看。“忙完了胡麻岭,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家看看我的小‘胡麻岭’。”胡刚给女儿取的小名就是胡麻岭的谐音“胡玛玲”。
59岁的湖南衡阳人肖高瑞,也是最早一批到胡麻岭的施工人员,在工地上干过厨师、司机,现在是洞口值班员。他的女儿肖颜,2009年大学一毕业,也来到胡麻岭,当时只有22岁的她,在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奉献了宝贵的8年青春。
“我从小到大生活和学习的地方,都是青山绿水,来这里感觉落差很大,但过了这么多年,已经对胡麻岭产生深厚感情。”肖颜说,“现在离开的日子快到了,真有点舍不得。”
“以后有机会,我会坐火车到胡麻岭隧道看看。也许火车通过隧道的时间很短,但这里有我最珍贵的记忆。”胡刚说道。
中国高铁版图不断扩容
6月12日,连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兰州的宝兰高铁继续进行全线拉通试验,计划7月正式开通运营。这条高铁穿越陕西关中、甘肃天水、定西等贫困地区,开通运营后,将结束陇中、陇东南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直接迈入高铁时代。
中国高铁版图不断扩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从不足1万公里突破2.2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四纵四横"骨干网基本贯通,越来越多的省份填补了"高铁空白",搭上了"和谐号"。
西部高铁正越来越密。除即将开通的宝兰高铁外,来自贵州、四川两省交通运输厅相关消息,今年年底,随着贵阳至重庆、成都至西安的高铁陆续开通,西部地区五座重要城市:成都、昆明、贵阳、重庆和西安将实现高铁互通。
2016年7月新调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正式发布,到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达3万公里,届时中国将建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现代高速铁路网。
中国高铁让世界惊叹!
经过不断创新与实践,我国高铁技术几乎涉猎所有地质环境,创下最高运营时速、最低运营温度等世界纪录,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高铁"教科书"。兰新高铁跨越塞北风区,沪昆高铁蜿蜒岭南山川,哈大高铁驰骋东北雪海,宁杭高铁穿梭江南水乡。
6月10日,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中国馆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正式开馆,中国高铁作为馆内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引来一批批参观者驻足参观。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票选出了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中国高铁高居榜首,成了外国青年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