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三级心理咨询师2017下半年考点”,由出国留学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态度转变的三种理论
1.海德的平衡理论
(1)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人们在改变态度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少的改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
(2)他提出 P—O—X模式(环球网校提供2017下半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辅导)
2.认知失调论
(1)费斯廷格认为,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态度三因素的一致。
(2)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可能有四种原因:a.逻辑的矛盾
b.文化价值冲突
c.观念的矛盾
d.新旧经验相悖
(3)消除、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a.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使二个认知因素协调
b.引起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改变原有的不协调关系。
c.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3.社会交换论(识记)
(1)这种理论从个体对得失权衡与比较后产生的趋向与回避动机的角度解释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认为决定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转变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环球网校提供2017下半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辅导)
(2)态度持有者不是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对诱因周密计算的选择者。
(3)态度是肯定因素(得)与否定因素(失)的代数和。
态度转变的要素及过程
1.传递者:(1)信息的传递者:威信与接受者的相似性都影响他提出的信息的说服效果,均成正相关。
(2)说服的意图:a.认为传递者刻意影响他们则不易改变态度(环球网校提供2017下半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辅导)
b.认为传递者没有操纵自己的意图,心理上没有抗拒,对信息的接受较好,易于转变态度。
(3)说服者的吸引力:接受者对高吸引力的传递者有较高的认同,因而容易接受他的说服。
2.沟通信息:(1)信息差异:a.传递者的威信较高,差异越大,引发的态度转变就越大。
b.传递者的威信较低,差异适中,引发的态度改变也较大。
(2)畏惧:与态度转变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畏惧的唤起能增强说服效果。
a.畏惧太强烈,引起接受者心理防御否定畏惧本身,态度转变较少。
b.中等强度的畏惧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3)信息倾向性:a.对一般公众,单一倾向信息说服效果较好。
b.对文化水平高的信息接受者,提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说服效果较好。
3.接受者:(1)原有的态度与信念:a.已经内化的态度作为接受者信念的一部分,难于改变
b.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即说服者根据直接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改变。
(2)接受者的人格因素:a.依赖性较强的接受者信服权威,比较容易接受说服。
b.自尊较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易改变态度。(环球网校提供2017下半年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辅导)
c.社会赞许动机的强弱也是影响因素。高社会赞许动机的接受者易受他人及公众影响,易于接受说服。
(3)个体在面临改变态度的压力时,其逆反心理,心理惯性等心理倾向会使其拒绝他人的影响,从而影响态度转变。
4.情境:(1)预先警告:双重作用。如接受者原有态度不够坚定,预先警告可促使其态度改变;但预告也可能有抵制说服的作用。
(2)分心:a.如果分心使接受者分散了对沟通信息的注意,将会减弱他对说服者的防御和阻抗,从而促进态度转变。
b.如果分心干扰了说服过程本身,使接受者得不到沟通信息则会削弱说服效果。
(3)重复:沟通信息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
a.中等频率的重复,效果较好。 b.重复频率过低或过高,说服的效果均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