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留学生在论坛啊贴吧上大吐苦水,纷纷表示:到了国外没办法融入当地人的圈子啊;他们的想法怎么那么奇葩;为什么他们总是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忍无可忍怎么办;为什么感觉他们总是在孤立我......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小众,几乎大部分留学生都面对着这样的苦恼。为广大留学生排忧解难的小津闪亮登场!今天出国留学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到底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下手,去融入当地人的圈子~~
1、语言是人与人沟通最常用的工具,如果只想靠肢体动作或者眼神猜的话,那还是趁早说再见吧。我们的留学生都是经过雅思托福考试然后才出国的,语言上想必没有什么问题。
留学生需要克服的是心理上的障碍,自信一点,大胆一点,张口主动给朋友们打个招呼,问一个好,迈开第一步就好多了。
脱离华人扎堆的圈子,你不可能永远只和中国人打交道。要知道你迟早会和外国人有接触,用英语交流只是时间的问题。在一个英语环境里,可是英语水平增长最快的时候,把握好身边的各种语言“资源”(其实就是那些说英语的同学啦),多和他们进行交流,在对话中改正自己的错误,相信能说、敢说的你一定光芒万丈!
2、在生活方式和习惯上,中国人的作息时间比外国人要规律很多,在饮食搭配上也注重营养均衡。
可是到了国外你会发现,怎么大部分人每天吃的不是汉堡就是炸鸡?当然你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每天大吃大喝高热量食物,不过你的肠胃能不能受得了就不知道了。
我们在国内的时候多数都没有各种嗨Party的习惯,也没有那么多Party可以参与,所以一到国外发现你的室友或者同学总是回来晚或者在屋子里吵吵闹闹的让你睡不好觉,先别急着发脾气,因为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你无权干涉。
但是你可以认真严肃的提醒一句让他们尽快安静下来,不要耽误自己的正常休息。相信大多数的人都会听从你的话,如果劝说无效,室友依旧半夜凌晨不安静,你也不用忍受,直接换个室友好了。毕竟这不是他的个人空间,你的正常休息权利也应该被保证。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多参与一点聚会也是促进关系的好办法,前提是保证自己的安全哟~
3、中国人大多是含蓄内敛的,所以到了国外,在任何活动里也不会大张旗鼓的去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最多默默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还被当地人误认为你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很孤僻。
苍天啊,这比窦娥还冤!记得有一位同学出国读书,课堂也很努力的学习,但同学们都不怎么愿意理他。到了小组合作探讨的时候就羞涩的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
到了后期商量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的时候,他小心翼翼的用英语表达了自己的一点小想法,结果同组的同学都很高兴并且说:“这样很棒,你要多说一点啊!”从此这位同学就和外国同学越走越近,互相也更加了解,融入圈子已经潜移默化的完成了。
这里对留学生有一个建议,就是要主动。主动是指不回避不偷懒,自觉做事和解决问题,包括从课堂小组任务到生活中参加、组织一个活动等,都要主动。
4、在国外是一定会和别人有三观上的不同的。
比如你加入了一个社团,发现里面的原则和你的原则有冲突,那么退出是最好的选择,不要试图改变他们的想法。要知道,如果你想融入一个圈子,那么你身上就一定会有这个圈子的特质。同样的,和你原则有冲突的圈子你是一定改变不了的,因为这个圈子里的所有人都有相同给的特质,除了你。
不要试图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那样最不利的还是自己。一旦有了冲突,我们身处异乡还是多有不便。求同存异才是正道啊~
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冷静,就事论事而不带入情绪;不强求别人的认同,对别人的不理解尝试换位思考;说话之前要三思。
当然了,这仅仅是一个例子,国外一定有很多适合你的圈子,比如你喜欢看科幻电影,喜欢冲浪,爱好摇滚,都可以在每一个领域找到具有这种特质的圈子。或者你可以找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和他们交流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习俗,教他们中文和书法之类的艺术,相信这也会对融入当地有所帮助。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愿意去和别人沟通交流。
如果你身无长物,又不愿意去沟通和交流,那么何谈融入圈子呢?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社交的成功秘诀就是脸皮厚。谁说出了第一句话,谁就是赢家。你若是因为不想融入,而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通宵学术,那么你得到的也许是那么几章节的知识,失去的确是一个个更直接认知外国文化的途径和场合。
要知道,当地人基本都会是非常热情的,交起朋友来并不会是难事。只不过,他们不会想象到,面前的这位朋友,是克服了中国人的交友习惯或者说是社交恐惧而来的。
当你清楚自己的特质,
同时对他人的特质包容而不评判时,
你最有可能找到合适的圈子并融入其中。
操练起来你的英语,
走出封闭的空间吧,
你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留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