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睡眠对于精神健康至关重要。仅一晚上没睡好就会使人烦躁、乏力、焦虑甚至第二天情绪陷入悲伤。那么到底是失眠导致焦虑,还是焦虑导致失眠?跟着留学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心灵健康】是失眠导致焦虑,还是焦虑导致失眠?
良好的睡眠对于精神健康至关重要。仅一晚上没睡好就会使人烦躁、乏力、焦虑甚至第二天情绪陷入悲伤。所以,如果说睡眠问题与焦虑和抑郁有关就不足为奇了,比如入睡困难、睡眠不足,或者经常性睡眠紊乱。
焦虑和抑郁的定义范围很广,从持续焦虑和悲伤,到被诊断为精神疾病,目前已是非常普遍且有害的现象。
为了找出有效的治疗手段和预防方法,弄清楚可能引起焦虑和抑郁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目前人们认识到睡眠问题可能是一个关键因素。
哪一个问题先出现?
大部分的证据表明[1],睡眠问题与焦虑和抑郁之间有很强的联系,而且是双向的。
这意味着睡眠问题会导致焦虑和抑郁,反之亦然。比如,在睡觉期间感觉担忧和紧张会使人更加难以入睡,但是睡眠困难的话(也会导致睡眠不足),也会导致更多的焦虑。
睡眠障碍(尤其是失眠)会出现在焦虑之后和抑郁之前,同时也是焦虑和抑郁的常见症状。
弄清楚哪个问题先出现、会在哪些人身上出现、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是非常困难的。这取决于什么时候出现这些问题。近些年有证据表明,青少年的睡眠问题能够预测抑郁。然而,这种模式在成年人身上并不明显。
特定种类的睡眠问题非常重要。比如,焦虑但是不抑郁能够预测出过高的日间嗜睡度。抑郁和焦虑也常常一起出现,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尽管掌控睡眠、焦虑和抑郁之间联系的精确机制尚不明确,但是某些与睡眠和情绪相关的潜在过程中存在重叠。
人们尚不清楚睡眠的某些方面,比如睡眠模式的变化以及睡眠模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帮助人们理解这些机制。
睡眠干预
好消息是,我们对于很多睡眠问题都能够有效地干预,比如治疗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法(CBT-I)[4]。
所以说,关注青少年、新晋妈妈等容易患失眠问题的人群,不但能够改善生活质量,还能降低患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风险。
在线干预是一种性价比高、且易于使用的睡眠项目。最近的研究发现,六周的线上CBT-I能够显著改善失眠和抑郁症状。该项目采用了睡眠教育以及改善睡眠思维和行为的方法,受测者记录睡眠日志,所以他们能够收到与自己睡眠模式相关的特定反馈。
科学家们正在开展研究,以睡眠问题为靶标,改善甚至是预防生命早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通过智能手机和活动跟踪技术,在未来我们能够制定出合适的精神健康干预方法。
睡眠的改善对患有焦虑和抑郁的人非常有益,以两个或以上精神问题的多个特征为靶标的治疗方法被称为“跨界诊断(transdiagnostic)”。
针对焦虑和抑郁的“跨界诊断”风险因素的干预方法(比如过度沉思)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良好的基础
对于很多人来说,治疗睡眠问题不像治疗焦虑和抑郁那么难以接受,而这也可以鼓励人们去接受帮助。解决睡眠问题能够为后续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抑郁的人对治疗的响应更加消极,如果他们有睡眠问题的话,那么抑郁症状更容易复发。
很多用于治疗睡眠问题的干预方法,比如放松和减轻担忧的技术,也能够被用于治疗焦虑和抑郁的日间症状。这就更不用说在夜间有良好的睡眠对身体健康的好处了。
如果你很担忧睡眠或精神健康,那么与专业的人士说一下。已经有很多治疗睡眠问题、焦虑和抑郁的有效方法,当其中一种症状被治疗时,其他的症状也会好转。
随着这个研究领域的扩展,找到通过改善睡眠来促进精神健康的方法只是时间问题了。
参考文献:
[1]A Systematic Review Assessing Bidirectionality between Sleep Disturbance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DOI: 10.5665/sleep.2810
[2]The association of insomnia with anxiety disorders and depression: Exploration of the direction of risk
DOI:10.1016/j.jpsychires.2006.07.008
[3]A meta-analysis and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 and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DOI: 10.1016/j.smrv.2014.03.006
[4]Effectiveness of an online insomnia program (SHUTi) for prevention of depressive episodes (the GoodNight Study):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DOI:10.1016/S2215-0366(15)00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