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为救护车让道为何“时行时不行”?

字典 |

2017-08-05 17:28

|

推荐访问

为救护车让道

【 liuxue86.com - 生活百科 】

有时只需要快个几分钟就能救助一条鲜活的生命,如果早一两分钟送到医院,可能病人的救治情况会乐观很多。那么我们为救护车让道却是“时行时不行呢”?接下来留学网小编告诉你。

为救护车让道为何“时行时不行”?

  背景 :7月7日17时左右,深圳市上演感人一幕。当时,一位深圳市民在东莞发病被送往深圳救治。当急救车行驶至特别拥堵的南海大道玉泉路至深南立交附近路段时,上千辆车在听到警笛后主动避让,为急救车让出一条“生命通道”,急救车仅3分钟就穿过20分钟最堵路段,顺利就医。

  新京报发表观点: 当生命的警笛拉响,那些憋屈在路面上急得火烧火燎的车辆,仿佛商量好一样,次第避让,“给救护车让道”,任何一个对生命有着基本尊重的人,相信都会为之动容。深圳众多司机在这一刻的集体选择,让人欣慰,也呈现出一种向好的文明走势。然而,现实生活中,欣慰的事情之外,仍有让人遗憾的事情。比如,今年2月,山东济南一辆救护车被挡道导致车上一患者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的事件,曾引发舆论强烈关注。机动车不按规定让行救护车,有一定的现实原因。比如,交通法中,只规定“应当让行”,却没有规定“如何让行”,在一些国家,“左车向左,右车向右”是比较常见的具体让行方法。另外,交通法没有明确免责条款,避让如果违章,申诉起来很麻烦,只能依靠交警认可才会撤销处罚,这在客观上无疑也会阻碍车主让行。而平时生活中,一些救护车被滥用,假公济私滥用特权,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形成让行习惯。文明行车不能完全依赖驾驶人的道德自律,更应该依靠规则的细化和完善,以及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小蒋随想: 为什么有时候救护车能获得其他社会车辆的让行,有时候却不行?这里面还有客观因素与主观缘由。客观因素是,堵车最严重的时候,甚至从几个路口之前的红绿灯就开始堵,不仅形成车流的首尾相接,而且各条车道都变为“停车场”,根本没有可供让道的空间。即便有交警在现场指挥,疏堵也需要时间,还须对交叉方向的车流进行控制。如果救护车遇上这种程度的拥堵,其实是交通管理之殃。主观因素是,人都有从众心理,在可以让路的情况下,一旦后方车辆让行救护车,前方车辆从后视镜中看到后面的让行,往往也会作出相同的选择。反之,一旦救护车在后排遇上冷漠的社会车辆驾驶员,没有后方让车的开始,不会有前方车辆的跟进。这时候,人的文明意识、同理心、有没有人“管闲事”迫使“不自觉”的车辆让行,就显得尤为重要。让生命的救治畅行无阻,首先考验着城市治理拥堵的能力与手段,“让无可让”的道路是交通管理之耻。此外,人皆逃脱不了生老病死,今天为他人的安危让行,明天受益的就可能是自己,文明从自身做起,别光盯着旁人,才是明智的做法。

  人社局员工带病工作打盹能否服众?

  背景: 近日,河南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上班时不理旁边排长队的办事群众,自个儿怡然闭目养神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当地官方的解释是:“该员工说是因为感冒当时让自己的科长替自己岗,然后出去做了口腔药物喷雾处理,回来时又恰逢办公网络掉线,(加上)吃了药可能有些困”,所以就打了会瞌睡。但具体情况正在核实之中。目前,当事工作人员已经被停职并调离工作岗位。

  钱江晚报发表项向荣的观点: 真生病了,是完全可以到里面休息室休息,甚至请病假,这是管理条例允许的。但惟独不应当在办事窗口,以仰面朝天、悠然慵懒的形象躺着睡觉,这是官老爷的相。公务员既然到了工作岗位上,就该保持良好的姿态和形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其位就谋其政,这是工作作风的问题,和这个公务员是不是官员、有没有行政职务没有关系。你今天放过这样的人,不给他应有的教育,难保他改日不会“成长”为一个庸官、冗官?所以这次鹤壁有关部门的处理,应当是及时与妥当的。不由又想起2015年,同样是在鹤壁,也是在社保局,一位科长在服务窗口里面闲逛嗑瓜子,据说也是因为身体不适的原因,需要不停地吃瓜子才能缓解糖尿病,此事后来引起轩然大波,以该科长的被处理而告终。舆论为什么这么关注这一类事情?因为行政服务办事窗口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如果这种嗑瓜子打瞌睡情况多了,势必会使那些不明真相但却因排长队而心焦的群众心生愤懑与误解,同时也给懒政者提供了理由,所以不可等闲视之。真有病可请假,别硬撑着挣工分,但上班时间来到了服务窗口,就一定要注意服务质量。

  小蒋随想: 窗口单位直接面向办事群众,服务好与不好,不光影响群众的办事效率与切身感受,而且关系到有关单位的公众口碑与公信力。所以一直以来,行政部门对窗口单位提出的服务标准都较高。但是,窗口单位的某些工作人员却未必按照高标准去要求自己,反而觉得甭管服务好坏,办事群众还不是得乖乖上门?态度常常表现为不耐烦,对群众板着面孔,俨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不少群众办一件事要跑多次服务窗口,既源于办事手续上的繁琐,又与某些工作人员不一次性讲清各种要求、总甩下一句“材料不合格”有关。某些工作人员服务欠佳并有恃无恐,更与群众投诉与差评渠道不畅有很大关系。正因为一些窗口单位平日里并未给群众留下“热情周道服务”的印象,使不少围观者对本例的“因感冒打磕睡”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换言之,并不是一些围观群众缺少同情心,而是有些东西“积重难返”。即便某些刻板印象可能产生“误伤”,某些窗口单位也应先从自身找原因。切实提高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唱高调不如动真格。让群众给工作人员打分,让遭差评仍不改变者下岗,取消“你妈是你妈”类证明,从机制上避免卸责乃至刁难的可能。当平时服务印象分颇佳时,偶有工作人员显疲态,公众也会理解。


  想了解更多生活百科网的资讯,请访问: 生活百科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3348662.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