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日益繁荣兴盛的今天,新媒体的种类也变得日益繁多,很多人还把新媒体等同于发微博、微信,这是个错误的认识。下面出国留学网就为您科普一下如何认识新媒体运营,希望能对您有用。
如何认识新媒体运营
不等于发微博、微信
新媒体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并不是简单的发发微博微信,不只是想“我要搞什么内容”,而要多想想“我的受众想要看什么内容”,涉及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数据、心理博弈、热点借势、大号资源利用、媒介合作、话题引爆,承载着这个时代的更多公关、广告的职能。
像杜蕾斯这样的新媒体运营典范,其杜蕾斯微博运营有超过10人的创意团队,背后是一整套早已形成文化、系统和坐标系的企业品牌文化,在此基础上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新媒体口径设计,这就如同UI设计一样,永远是一套有理可循的逻辑,而非运营编辑拍脑袋、想怎么抽奖、怎么讲段子、怎么逮热点来搞红账号。
成功的新媒体文案案例,你会发现,成功把握用户受众心理的那些产品,无非切中的就是人的一些最基础的情感,感动、愤怒、贪欲等等。如果你的基础打好了,文案、热点把控、煽动力、执行力、人脉、资源都有了。在新媒体何愁不能呼风唤雨?
那么,什么样的新媒体编辑才是我们需要的:
第一,新媒体运营必须是要具备“网感”。这就要求,能够抓热点,熟悉数据分析,信息搜集等等能力。无论是纯媒体,还是企业的新媒体,对趋势的把握都是关键,更关键的是,要在众多趋势中,坚持自己的取向,而不是所有趋势都追逐,有些趋势会破坏你的价值观。
第二,整合。新媒体编辑,整合素材、资源的能力要强。整合素材,很简单,资料那么多,哪些是真是假?有时候你得到的就是几句话而已,就是别人给你的一个小爆料,你要发展成一篇文章,就要有从素材中发觉关联的能力,跟侦探差不多,多篇报道的意思串联起来之后,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价值。
第三,文采。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找到发生的结构和场景,他的存在是有逻辑的,他的发生是有走向的,文采是为这些内在的逻辑服务的,不能只看文章的文字特别。
新媒体运营编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拆解开来其实是两个问题:一是做新媒体运营的这段经历的价值在哪儿,二是可以往哪个方向转。整理了知乎上@白崎给出的想法和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下:
从一个互联网从业者的角度来解读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时,我看到的是“产品经理思维”与“产品运营思维”。
当我们来谈一个合格的新媒体运营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1.理解产品
一切不离产品,脱离产品的运营等于0。很多做新媒体运营的同学喜欢发段子,发鸡汤,这样数据会很好看,转发很多评论也很真实,但没有人谈你的产品这件事就毫无意义。
新媒体运营的第一点在于理解产品,到什么程度?熟悉产品的历史及每一个功能点,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知道产品最吸引用户的点在哪儿,能快速定位并解决用户提出的所有问题,甚至对产品本身有自己的思考,这一切都建立在对产品的理解上。
2.了解用户
你还在相信网上的95后特征数据报告吗?OUT了吧,有没有想过这些数据的来源是哪儿?对用户的理解,建立在长期接触用户,和用户打成一片,解决用户问题的基础上。
新媒体运营人员每天面对的微博粉丝、微信听众都是用户,他们的喜怒哀乐、喜好与特征,是通过细心观察与反复验证,印入脑子里的。试图通过看几篇网上流传的数据报告了解用户,是最不靠谱的,我会告诉你我曾经一晚上拍脑袋编出来的数据被多家主流媒体当新闻报道过吗?
3.懂传播
现在微博上怎样最吸粉,微信上用哪种方式能够引爆朋友圈,大家都在做的H5页面有什么诀窍能够让粉丝愿意扩散。形式一直在变,但方法论却没有变过,那就是传播的逻辑,引爆点、传播节点、传播形式三个要素。
所以新媒体运营人员要想的绝对不是出路在哪儿,而是你在这个岗位做过了什么,重点是在产品、用户、传播三个维度上做到多大程度,这就是新媒体运营这份工作经历的价值点,转岗只是一个时间与流程上的问题。
我一开始没有用新媒体运营编辑这个词,是因为我觉得编辑这个限定词不能涵盖真正的新媒体运营这份工作,业内自嘲叫首席微博/微信运营官(CWO)我倒觉得不错。
梳理完新媒体运营的工作价值,我们来看出路在哪儿:
产品线:
我刚才讲过,做新媒体运营的第一点是对自家产品有足够的理解,而做产品都是相通的,做安全产品的产品经理换去做浏览器同样也能成功,因为他懂的是产品,而不仅仅是安全产品。
懂产品,本质上是对用户需求与用户场景的理解,长期和用户在一起,接地气,知道普通用户最需要什么,最喜欢什么,至少你懂社交产品的用户的特**,不然怎么能在微博微信两大社交平台上工作呢?
把平常对新浪微博的吐槽转化成你的产品优化方案吧。至于写需求文档、用Axure画产品原型图,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东西,有人教就能很快学会。更何况做过H5游戏设计吧?这难道不是你的产品经验?
运营/市场线:
新媒体运营,运营的是新媒体渠道。产品运营,运营的是产品。如果把新媒体账号当成一个产品呢?你既是产品经理,也是产品运营。对于产品运营线来说,很多时候新媒体都是重要的承载体。
首先不得不说很多公司的活动运营都还是需要在新媒体上执行落地,对于产品内无用户沉淀的公司,新媒体就是进行用户运营的外部渠道,比如小米公司的用户运营渠道矩阵——微博、微信、社区、米聊。
说起来都是很简单的话,做起来需要仔细去琢磨。市场线我就不多赘述,在很多公司里新媒体运营属于市场公关体系的,所以应该清楚市场线平常是做什么工作,转换的只是渠道载体而已。
看似是讲了互联网行业的两个岗位方向,其实是两套思维方式,放在其他行业也同样适用。
新媒体运营:微信运营的九大误区
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新媒体运营的几个误区,与大家分享,防踩坑防掉坑。
最近和几个新媒体运营朋友交流,发现很多人对于新媒体的运营还停留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很多人对于微信公众号运营就是每天编辑一篇文章,发布一下,然后在微信群或者朋友圈分享一下就是微信运营了,但是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的效果,在我看来微信运营的核心价值是传递信息并产生相应的行为。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和学习,总结出新媒体运营的九大误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误区一:单纯的内容运营
微信运营往往过分聚焦内容,好的内容固然是传播的主要前提和因素,但是在写内容前,我们需要依据微信公众号的属性和目标用户特征,推送他们关心的内容,也就是说不要一味的关注内容本身,要依据微信公众号定位和粉丝特诊确定发布内容,没有明确定位的微信公众号是做不好的。
误区二:只知拉粉不知承接
很多运营微信公众号的朋友迫于KPI的压力,往往通过发放礼物、现金红包、付费推广等方式快速拉粉。结果短时间内粉丝增长很快,当然短时间内粉丝流失速度也很快,首先我们要关注拉的粉丝是不是目标精准粉丝。即使是精准粉丝,我们也要为粉丝设计关注后的活动行为路径,让他们能够充分享受微信公众号给予自身的特定需求。不要拉进来就不管了,我们不仅要关注粉丝增长,同时我们要关注粉丝进入后的内容承接和用户行为动线设计。
误区三:活动坐等转化
各种微信号都会定期不定期的举行各种活动,但我们往往陷入我有很多粉丝,我发布一个活动后,就坐等用户报名参与,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一场活动不仅要有好的参与内容,更要有好的宣传渠道让更多的人去知道和了解,才能保证活动达到并超过活动预期。
当一个活动制定出来后,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宣传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内外部渠道进行充分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活动,同时应该注意在渠道选择上一定要选择和你的活动主题和参与人群特征高度匹配的渠道才行。同时在用户报名和参与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流畅和高效的活动参与行为动线。
误区四:广告刷群惹人烦
微信号怎么推广,80%都认为是把内容分享到朋友圈,然后在各个微信群进行刷屏,所以加群发广告成了微信运营最重要的工作内容,结果就是分享了一大堆,但是效果寥寥。反而被群主踢出了群,但是又苦于没有好的办法。首先我觉得你分享的内容是知识还是广告决定了你是否被踢出群的重要因素,同时不要一味的依托微信做营销,可以尝试从微信外部导入一些流量,建立核心用户群体,再通过核心用户群体进行口碑性传播;或者通过新媒体矩阵的互推的方式获得精准粉丝。
误区五:一味分销或微商
相信每一个做微信公众号都有其获利的目的,但是真正好的运营可不是像微商一样分享微信群,发朋友圈刷屏这么简单,而且好的微商早已放弃了简单粗鲁的分享方式,更多的放在了核心用户群的建立和用户口碑深耕。
误区六:永远没有促销策略
你知道促销也是需要策略的吗?你肯定会说我怎么不知道,说的那么信誓旦旦的。促销不仅仅是给予用户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回馈,更多的需要策略,你有十块钱,是一次给,还是分成一块钱给,是活动开始的时候给还是结束的时候给。这些都需要策略配合,在新媒体活动中,我们要用回馈的方式引导用户参与我们设定好的活动环节,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做什么都是有讲究。就像啤酒和尿不湿的搭配;宽带和有线电视的搭配,让用户觉得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其实他们是按照企业设计的用户消费行为动线,通过初步促销,深度促销,一部一部被商户引导成为忠实用户,我们的在设计促销的时候也要这样,将促销政策合理分解、逐步引导用户。让用户一步一步成为我们的忠实用户和核心用户。毕竟转化才是最终目的而不是活动本身。
误区七:试一试心态没结果
很多做线上活动运营的小伙伴总是喜欢试一试,往往这种试一试没有任何结果。因为你没办法通过数据或者参考依据去判断你的策略是否准确,也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活动节奏是否和用的体验节奏保持一致。往往是忙了一大堆事情,结果却差强人意。活动前想像的人气爆棚没有出现,活动中的活动高潮等到活动结束了还没出现,一个活动成功主要功夫在活动外,活动外是什么?我想应该有以下几点:
活动的任何环节的设置都是有数据可依的;
恰如其分的文案表现和设计呈现;
活动的宣传渠道和活动目标人群高度匹配;
活动有应急方案,当某个环节达不到预期时可以及时调整;
活动数据埋点充分合理,能够实时对活动过程进行数据监控;
活动的用户行为动线设计简单合理,用户易于学习和参与;
活动要有预期,同样要有活动总结报告,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活动目的明确,切不宜过多,最好设置在两个以内;
误区八:孤立使用微信
微信运营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运营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达成想要的结果,所以不要固步自封,自己给自己的运营画禁区。比如说运营吸粉,我们总是希望通过微信系统内部增粉,除了发朋友圈就是分享微信群。其实如果我们对于自己足够自信,我们也可以通过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企鹅号、百度百家等已经论坛贴吧等多种方式的组合进行吸粉,这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具体操作的时候还是要注重各个媒体平台的人群属性是否和自身的目标用户契合。
误区九:只在营销上找问题
很多人将微信运营和活动运营结果进行分离,认为活动效果不好,是线上的营销人员做的不好,往往忽略了新媒体活动运营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应该说从用户接触活动信息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营销的环节,用户在买单之前可能因为任何因素而放弃消费,所以营销效果不好可能出现在任何环节,而不单单是营销的问题,同时也告诉我们运营需要系统的通力配合。要有完善的用户消费体验,从没接触用户的那一刻就应该时刻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