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申请美国留学时,往往就会有一些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被拒、或者是比自己GPA、GMAT分数还要低的被录取而自己却被拒,即使这样我们也不知到底是出现了什么原因!今天我们出国留学网的专家就来解析美国招生的那些事 !
1. 成绩单上的A其实因学校而异,都有着不同的分量
据美国高校招生咨询机构(NACAC)介绍,一般来说,一个申请者的高中平均成绩(GPA)在整个大学录取中占到75%,就是说起到极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同样的好成绩都会得到一样的对待。所以,在招生官判断一个学生的GPA含金量时,往往会把学校的因素放在里面,声誉好,排名高的学校的学生会更受青睐,而普通甚至差一点的学校的好学生的成绩就有被低估的可能。
2. “我们不信任你的论文”
许多大学是依靠学生的申请论文对申请人进行的全面了解。但是有些父母对孩子未来期望甚高因而过度参与,大学越来越担心这些论文不是出自学生自己之手。为了分辨申请论文是不是代写的,许多大学现在需要学生提交一份已经被老师打过分数的写作作业,以证明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所以,确保你的申请论文反映的是真实的你。
3. “我们开始重新评价SAT”
几十年来,SAT和ACT考试成绩一直在美国的大学录取中被看作是证明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但在现在,美国2800所四年制大学中约有800所,把SAT和ACT成绩作为申请大学材料中的自选项,即没有这些成绩你也可以报考大学。当然,对于申请排名靠前的大学的学生,SAT和ACT成绩依然是证明自己水准的重要一部分,没人敢掉以轻心。与此同时是更多大学对于AP成绩更加青睐。全球已有57个国家近5000所大学承认AP学分,并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所以,申请美国大学时,有良好成绩的AP课会给你加分。
4. “班级排名不再重要”
美国的高中班级排名其实相当于与国内的年级排名。对排名重视的大多是大型的学校,特别是州立大学。因为招生数量庞大,所以无法对申请者进行“全面”了解,于是排名就成了一个重要指标。而对于那些小型的,竞争更激烈的私立大学,他们认为面试、作文、老师和辅导员的推荐信比排名更重要。所以,不要过于计较你在全年级排第三还是第五。
5. “与你的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很有帮助的”
由于对GPA成绩的质疑,一些招生人员更看重高中老师和辅导员对申请人的推荐。所以,申请人在高中期间要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作为你的推荐人的老师真正了解你的闪光点,为你说的“好话”就会有的放大,这样才能给招生官留下深刻印象。
6. “我们只是听起来很挑剔,实际上希望更多学生申请我们的大学”
低录取率的好处是可以让大学看上去很“杰出,优质,精英”,帮助提升在全美大学排行榜中的位置。所以一些大学总是想办法降低录取率。美国各个大学每年招生的数量相对稳定,降低录取率的唯一办法是增加申请人的数量。所以很多名牌私立大学在每年大学申请季开始之前,也会利用各种手段鼓动学生报名申请。所以,对于申请的学生和家长来说,要理性面对大学的攻势,寻找适合自己的和自己有希望被录取的大学,不要去给太多的大学充当录取率中的分母,毕竟申请一所大学的费用不菲,每一所报名费加上提交标准考试成绩的费用,差不多要一百美元或是更多。
7. “政治因素“可以决定你是否被录取”
在美国,大学对亚裔申请人的要求比对其他族裔,特别是其他少数族裔更严苛,因为很多大学要平衡各族裔学生的比重,这样成绩优秀但在总人口中比例低的亚裔常常成了“牺牲品”。据美国某高校咨询机构介绍,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大学把申请人的种族作为录取时的一个考虑因素。还有一个招生中的众所周知的“秘密”,就是校友和巨额捐助人的孩子会受到优先考虑,特别是在一些私立大学。所以,上美国大学有时也得“拼爹”
8. “我们更愿意录取那些付全额学费的学生”
美国大学理事会的资料显示,2013年大学新生里国际学生占到10%。美国大学如此青睐外国学生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家庭富有,足以支付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所以,作为外国学生,申请时表明家庭有能力支付全额学费,不需要经济资助,这样会增加录取的把握。
9. “与申请人需要大学相比,大学更需要申请人”
美国高中毕业生的数量在今年停止增长,权威机构预计要到2020年以后才会再度上升。这就意味着大学的申请者不再增多。可事实上,很多大学都在争先恐后地寻找申请人来填满他们的一年级课堂。所以,如果一个申请人拿到两个或者更多大学的录取,你完全可以与大学就学费讨价还价,货比三家,有些大学会做些让步。
10. “收到录取通知并不意味着你真的能进入大学的门”
美国的大学在三月底四月初发录取通知,可是并不是所有拿到通知书的学生都会在秋季进入大学。最普遍的原因包括,毕业学年期末成绩不佳;在高中犯下严重过错,如触犯校规,吸毒酗酒等等;在大学申请材料中伪造个人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大量高中生在各种社交网站发帖,大学招生官开始仔细审查他们所录取的学生在网上的表现。现在一些高中生甚至在申请大学期间关闭了自己的Facebook账号。所以,网络时代还需管住自己的嘴,“谨言慎行”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