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俗活动更是花样繁多,但是很多民俗活动却遭受着被视为迷信的尴尬,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讲民俗和迷信的区别,欢迎阅读。
民俗和迷信的区别
所谓民俗,简单地说就是民间风俗,它是人们创造和世代相传的生活文化,是约定俗成的风尚、礼仪、习惯和禁忌的总和。例如春节放鞭炮、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饼等,都属于民俗范畴。民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且具有地域性。民俗活动有群体性,同一地域的民众约定俗成,每家每户都遵守有关的礼俗和禁忌,而且长期不断重复。
迷信专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盲目相信。狭义的迷信指人们相信占卜、风水、命相,进行测字、扶乩、请神、驱鬼、看风水、符水治病等活动。迷信活动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从事迷信活动的人装神弄鬼、妖言惑众,主要目的是为了赢利。而参加迷信活动的人也有很强的目的性,如有的为了去病消灾,有的为了求子求财等等。
民俗与迷信的主要区别在于群体性与个体性。民俗是群体性活动,如春节放鞭炮、贴春联,都是群体性的;而迷信活动则是个体活动,是某人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进行的。比如,节日期间祭祀祖先,主要表达人们缅怀祖先和祈求平安吉祥的愿望,这种习俗属于民俗范畴;而某些人为了自己的生意兴隆、找个好工作等而请神汉、神婆做法事,则属于迷信行为。此外,民俗活动往往是非营利性的,而迷信活动大多是通过各种方式骗取钱财,甚至有些迷信行为还会危害到生命。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同时,也要防止把迷信视为民俗。
相关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与封建迷信,二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可以说,封建迷信一直以来即是中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最为精粹的一部分。 封建社会,是一种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制度,喻思想保守、泥古。现代人指的封建通常是形容类似的意识形态。迷信,字面理解则是迷惘地信服,这种信服是基于盲目、不理解的相信。
大到“儒家思想”所奉行的忠君爱国,君权神授、自诩的所谓“奉天承运”“真命天子”、民间百姓的鬼神敬畏;乃至历代帝王以至造反的农民领袖,无不假托天命,自称“受命于天”“代民罚罪”,或者说“替天行道”。小到父孝子悌,善恶因果循环。无一不与封建迷信拉上关系。
在现代来说,封建迷信不应是贬义词。它往往代表一种继往开来的意味。封建、迷信其利益导向何方,可直接分辨其封建、迷信本身的善恶。
封建、迷信中的“鬼神敬畏”、“慎终追远”、“举头三尺有神明”、“报应说”、“神灵信仰”等等往往是道德约束最为有力的惩戒利器,其结果为导人向善而非导人向恶,所以说,封建、迷信在某种方面,我们应当笃信不疑和继承发展。
应该怎么做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当代中国人的共识,但传统文化精华多,还是糟粕多,及何为精华何为糟粕个人理解又各不相同。我们要很好的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跟糟粕,并且吸收其中的精华,去除糟粕,这样才能在很好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文化,丰富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