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

字典 |

2017-09-05 15:05

|

【 liuxue86.com - 初中教案 】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河中石兽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2. 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3. 就课文不理解出质疑。

  二、导语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

  三、正课

  1. 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从不同的角度复述课文:

  (1)从作者的角度复述:

  (2)从讲学家的角度复述课文;

  (3)从老水兵的角度复述;

  (4)从寺中僧人的角度复述。

  3. 质疑: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讨论并归纳:

  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支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 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 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磁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

  (4) 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4. 质疑: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讨论并归纳: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5. 质疑: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讨论并归纳:

  第一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6. 质疑: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

  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据主凤推理,实践出真知。

  五、作业

  1. 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二题。

  2. 拓展阅读

  (四)合作探究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4、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5、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2题略

  3、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

  开头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接着是另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最后,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

  4、四种:一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理由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二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轻,石兽会渐沉渐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5、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归纳本文中心: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篇二:河中石兽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圮(pǐ)募(mù) 棹(zhào)柿(fèi) 湮(yān) 啮(niè) 溯(sù) 欤(yù)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语 :幻灯片出示(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教学过程

  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作者纪的,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料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 朗读课文。

  3. 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质疑。现在小组内质疑小组不有解决的交全班讨论。

  四、课堂小结

  1. 古今异义

  井:古义:一起 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代词 这 是非木柿

  今义:阅读

  是:古义:经历 阅十余

  今义:判断词 是

  盖:古义:发语词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只 但矢其一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2. 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 离去

  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成为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是

  为其来也 在

  3.词性活用 棹 名词用为动词 划船

  4.汉字能假 同“癫”,疯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第三题。

  篇三:河中石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2.遇事不可随意主观臆断,应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本课涉及石头运动的原理图。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

  纪昀,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世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四种:一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理由是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二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轻,石兽会渐沉渐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3.就课文不理解处提出质疑。

  4.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在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得出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四、课文精读

  1.讲学家对自己的判断持怎样的态度?从哪一个词语中可看出来?结果怎样?

  讲学家对自己的判断很自信,似乎胸有成竹,我们从“笑”可看出来。讲学家笑寺僧,包含了一种嘲讽和一种自信,写出了讲学家的自恃博学的心态。结果石兽却在老兵的指引下在上游找到了。

  2.如何理解老河兵的“笑”?最终依据谁的推断找到了石兽?哪些语句可以表明?

  老河兵的“笑”更多的是对讲学家自恃博学的一种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和胸有成竹。最终还是依据老河兵的推断找到了石兽。我们可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看出来。

  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说明老河兵的推断是正确的,是不是由此可以推断,凡重物坠入河里,就一定要到上游去找?如果不完全是,那么,在原地或在下游或在上游寻找,分别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不完全是的。重物坠入河里,要分几种情况:如果重物很重,流水又很慢,重物将不会被冲走,它就会慢慢地陷入泥沙中,在原地不动;如果河中泥沙很少,水的流速很快,那么重物将被冲走,带到下游;如文中所述情况,重物将在上游找到。所以,在原地或在下游或在上游寻找,与河水的流速、泥沙的多少有关系。

  4.简要赏析“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句话。 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以反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以议论的方式,点明主题。

  篇四:河中石兽

  一、复习提示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

  二、巩固理解

  1.朗读课文。

  2.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3.课文中几位主要人物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样的?分析一下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1)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应该就地挖下去找。

  (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冲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

  (4)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识,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4.质疑: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第一种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应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6.课文给我们哪些启示?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曾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强调要通过实践认识事物,不可主观臆断。邓小平同志也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对“寺僧”和“讲学家”那样的人说“不”,对“刻舟求剑”的人说“不”,对“掩耳盗铃”的人说“不”。学习古人穷理不臆断的品质,用我们的慧眼,用我们的头脑,用科学精神去认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三、文章脉络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说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常情或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地作出判断。

  五、写作特点

  1.层层铺垫。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初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断的合理性。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和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想了解更多初中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 初中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3386654.html
延伸阅读
母亲节到来以后,我们应该要通过主题班会的召开让学生明白母亲节的意义,毕竟母亲为了照顾我们付出了很多,又怎能不感动。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母亲节主题班会教案”,仅供
2020-05-07
秦王朝此时空前的强大,并且秦始皇还希望自己创下的基业能够传承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但是强大的秦王朝仅存在了短短的XX年就遭到覆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教案,供大
2018-10-01
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舞记》学案,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观舞记》学案设计学习目标
2018-10-01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一短文两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一短文两篇教
2018-09-20
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8-09-20
人们夸赞最多的是母爱,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赞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七年级语文
2018-10-01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应该多结合实际情况,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七年级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七年级开学
2018-08-21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深受学生的喜爱,从两个设问导入,引发了学生对童话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童话故事中的所得,也正是学习童话故事的主旨所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皇帝的新装教案,
2018-10-01
了解制作动画的常用软件,了解gifanimator5软件及其特点,会用uleadgifanimator制作简单的gif动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制作GI
2018-10-01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关系,让学生掌握利用顶点坐标解决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上册数学“二次函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初三上册数学“
201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