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是高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时刻,即将升入高三的同学们已经做好准备了吗?学好政治也是对大家有很大帮助的哦。下面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了高二上册政治期中试卷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高二上册政治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2.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温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3. 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②→①→③ D ③→②→④
4. 韩国总统朴槿惠说:“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这表明真正的哲学( )
①是给人们智慧的一门具体科学 ②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③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列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性的是( )
A.以新的实践观为基础 B.形成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 证的历史观
C.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建立了百科全书式的完备的知识体系
6.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①哲学能够动员 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②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③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手段
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 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 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 )
①认识对象的 本质的 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②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以色彩鲜艳的线条和色块将南京明城墙城门和江南民居轮廓进行艺术组合,勾勒出英文“NANJING”字样。反映意识活动( )
A.具有自觉选择性
B.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创造性
D.具有目的性
9. 近日,“Tuhao(土豪)”、“Dama(大妈)”等中文热词有望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的消息引发网民热议:有人将之归结为中国影响力的提升,认为这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新例证;但也有人认为这些词汇本身带有贬义或嘲讽意味,有损中国人形象。这说明 (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不同的人对不同事物的认识不同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0.福州市之所以提倡发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从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角度看,是因为( )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重大指导作用
C.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1. 现行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时产生了等量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但我们很难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质。近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宣布已成功抓取反氢原子超过16分钟。这表明 (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知性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D. 正物质和反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12.右面漫画《这并不是胜利》启示我们( )。
A.意识具有能动性
B.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C.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要重视实践
13.甲乙两人高考均失利而落榜。甲认为,高考落榜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出路;乙认为,事在人为,没有过不去的坎,重新选择高复。由此可见(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③哲学源于对实践问题的思考 ④学习哲学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 2014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协调性,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 预调微调。货币政策要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这是( )
A.否认意识能够反映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15.近期有很高死亡率的埃博拉疫情在非洲肆虐。根据目前的调查,埃博拉病毒很可能是因动物携带的病毒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
A.人能认识和改造规律 B.人最终能战胜自然
C.人要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D.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6.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得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
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的思维
17.2014年4月10日以来,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抓住有利天气时机,组织实施空中、地面立体人工增雨作业,全省多个地区降下中到大雨,有效缓解了前段时间旱情。这说明( )
A.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
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C.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8.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之为规律的是( )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②苹果落地 ③新陈代谢 ④水往低处流
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9.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 )
A.唯心主义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辩证法观点
20.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央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施“单独二胎”。这表明( )
A.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B.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1.2014年江西高考语文作文以“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谈谈对探究的理解”为话题。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的。从认识论角度上看,探究性学习坚持了( )
①物质和意识的辨证统一 ②实践和认识的辨证统一
③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 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例如在布尔代数中,1+1=0。而布尔代数在电子线路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说明( )
A.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 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C. 人的认识是有误差的 D.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23.由于技术越来越发达,科学家已尽可能地让火山、格陵兰岛甚至从彗星尾巴采集来的样品说话。但是,尽管发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仍然无法解答。地球很精彩,奥秘仍难解。这说明(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中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下列四句名言分别体现的哲理依次为( )
名言 体现的哲理
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
你把周围的人看做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语言是美丽的花朵,行动才能真正结果
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 二 年 政治 科答题卷
考试日期:11月12日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24 25 26(1) 26(2) 27 28(1) 28(2) 总分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25.生物学家童第周对青年朋友说:“我提倡搞生物学的要学点科学史、学点辩证法,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哲学很重要,它对自然科学起着指导作用,不懂辩证法就搞不好生物学。”
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谈谈你对童第周观点的看法.(10 分)
26.材料一:2013年12月以来,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我国,从华北到东南沿海、甚至是西南地区,已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我国将近一半的国土。多地交通受阻,工地停工,学校停课,呼吸道疾病高发。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久久挥之不去的雾霾从
一定意义上警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
材料二:2013年的浓浓雾霾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成为北京天气的写照,甚至“霾尽江南”上海,杭州也纷纷中了“霾伏”。雾霾不由让人们反思应对措施。上个世纪50年代,英国也深受雾霾污染困扰。英国人痛定思痛,大力整治环境,终于实现了从“雾都”到“生态之城”的蜕变。从工业革命先驱到生态文明的领跑者,英国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1)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给我们的警示。(10分)
(2) 有人认为:“英国的成功经验是解决我国雾霾难题的现成良方。”结合材料二,请你从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角度评析这一观点。(10分)
27.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到1992年十四大“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2002年十六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再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的不断深化。
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的不断深化的。(10分)
28.探究题:请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本题12分)
材料: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发射入轨以来,第5次与神舟飞船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某校高二(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同学们了解到,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1)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反映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哪些道理?(9分)
(2) 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准备组织一次科普知识教育活动,请你围绕神舟十
号和天宫一号的成功交会对接,拟定一个主题活动计划。要求写出主题、活动
方式、内容。(3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B D C B A C C D B D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B C A D A A B C A D C
25.①童 第周的论述体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分)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4分)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 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家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动中迷失方向。(4分)
26(1)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分)②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分)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没有遵循自然规律,污染环境,引发雾霾天气,受到了惩罚。(3分)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我们应该根据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积极探索治理方案,减少雾霾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分)
(2)①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事物发展,因此要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3分) 英国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我们雾霾难题的解决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2分 )(分析观点的合理性)
②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 )解决雾霾难题不能盲目照搬英国经验,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出发,反对经验主义。(2分)(分析观点的不合理性)
27.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2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对资源配置的认识由“政府起决定性作用”,发展到“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2分)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分)
28.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分)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 要经验。(2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分)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分)载人航天工程成功实施,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2分)
(2)①拟订主题:自拟但要围绕“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1分)
②观看“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相关视频资料、图片资料。(1分)
③邀请相关专业的老师或专家举行讲座,讲解航天的基本知识。(1分)(可酌情给分)
本内容由高二上册试卷栏目提供。
本内容由高二上册试卷栏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