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爱扎堆“中国式圈子”已经形成很多欧美国家对于留学生的一种偏见了,下面出国留学网就来说说出国留学要不要融入中国式圈子,下面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留学年龄与专业影响群居心态
中国学生是否喜欢在“中国式圈子”中活动,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年龄,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就读的专业课程。
通常比较爱与自己国家同学一起活动的学生,会以读大学预科和本科的学生为主,他们年龄比较小,大多数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异国学习和生活,遇到“同声同气”的同学自然会比较依赖,容易获得安全感。
专业的选择同样会影响留学生的社交圈子。同一个国家的学生扎堆某个专业的现象其实十分普遍。
一直以来,英国大学的商科专业,包括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都是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热门专业,课堂上的中国面孔有增无减,还有留学生表示来到了国外的外教课上……
语言上的不通与迷失
很多留学生很小就开始学习英语,在来美国留学之前也接受过重重考验。但是通常来说,这些学习和考试都局限在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上,而不是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在地化语言。
对于留学生Mandi来说,在美国学习最艰难的部分是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细节,比如如何开始一段对话,讨论什么话题,如何交谈才能不拘礼节又友善。
这不仅仅是语言,更多的是文化。就算你语言真的很好,你也不能解决一些可能带来麻烦和误会的文化问题。
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通过校园里的各种对话,从课堂到餐厅,她已经得到了很多帮助。在能够更好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后,她表示,现在和本土学生交流已经自如得多。
而更多的留学生却在语言问题上越走越迷茫,不熟练的口语、教授上课听不懂、结交不到外国朋友使其越来越孤僻。待在自己划好的小圈子,那里没有语言不通、环境不熟的困扰,沉浸在“温柔乡”,舒适成为帮凶,意志或被消磨……
你的圈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的未来
怯于踏进未知圈子的人,待在原地,如温水煮青蛙般,将奋斗意志消磨殆尽。那些努力周旋于优秀圈子的人,正在成为更优秀的人。
中国自古就重视圈子文化。
前段时间热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周莹,被誉为清末女马云。从这位女性人物的成功经历,不难看出很多成就都是源于她敢于跳出舒适圈。
土布滞销,家族长辈怨天尤人,是周莹提出来要冒险远走迪化,打开销路。清末人人畏惧洋人吸走魂魄,不愿与洋人交往。而她带着接纳包容之心结识了传教士约瑟夫,最终也是这位传教士在周莹危难之际帮助她解决开办机器织布局的难题。
外国商人觉得中国人保守固执,周莹为了打破他们的这种印象,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主动邀请外国人跳交际舞,努力融入外商圈,也使得陕西的商户个个跟着她发了家赚了大钱。
所以说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处在什么样的圈子里,可能你习得什么样的性情。在优质的圈子里,人们需要逼迫自己成长,赶上其他人的脚步,在阵痛中完成蜕变。
如何跳出中国式圈子?
喜欢舒适的确是人的一大惰性,但既然是年轻的学人,就不要在国内时大家一起抱团学英语,来了美国反倒一起抱团聊中文。
1走出家门,熟悉当地语言和文化
适当时候要经常出去走走。走在街道上,看看各色建筑和商店,这也是对所在地文化的一种了解。了解当地人的说话习惯,从细节处改进,不久,就会有本质上的提高。
2多交外国朋友
作为留学生,可以通过朋友之间互相介绍或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等方法来认识外国朋友。或者,可以在学校的论坛上发帖子,寻找对中国文化或汉语感兴趣的外国朋友来解决这个问题。
走出固有的圈子,迈出与外国朋友交流的第一步,在文化碰撞过程中,既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也融入了所在国的文化。
3放宽眼界,去选择自己喜欢但相对新兴的专业
留学生应该放宽眼界,去选择自己喜欢但相对新兴的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人和知识,都会更为崭新。
4运动有助拓宽社交圈子
多参与国外本土文化的活动,在校园里参与一些本土学生和国际学生较为喜欢的社团,例如文学社、歌剧协会等文化气息较为浓厚的组织,也可以通过与他们一起参与体育运动,这些不受语言和国界限制的社交模式是增进彼此友谊的最佳方式。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到国外留学,了解和学习异域的文化,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首先就是要硬着头皮去闯荡前行,同时还要敞开心扉拥抱各种新奇的事物。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留学资讯,请访问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