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贤由来已久,出国留学网敬老故事栏目为大家介绍尊老敬贤传统美德历史由来。
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周代,为“正齿位,序人伦,敬老重贤,息事端,敦睦乡里”,周文王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敬老大典——“乡饮酒礼”。酒礼由地方官员主持,60岁以上的老者上坐,50岁以下者站着侍候,以示尊敬。据《礼记·乡饮酒义》载:“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尊让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尊敬也。”酒礼费用全由国库支付。
迨至汉代,汉武帝亦很注重尊老敬贤,在《王杖诏书》中明文规定说,不论城乡,不分官民,凡70岁以上的长者,都可得到皇帝赐给的一根手杖,名曰“王杖”。王杖是西汉尊老敬贤的标志。持有王杖的老人,在社会上享有优厚的待遇和照顾,其社会地位相当于600石俸禄的官吏。汉明帝刘庄在他登基的第二年冬,即在太学举行了养老大典。将他的老师恒荣委以五更,老臣李躬为三老。大典这天,派御车将他们接至太学,坐上座。席间,皇上挽起袖管亲自为他们夹菜奉肴,并说慢点吃,不要噎住了。随后,又亲自为臣下讲话圣训,以此来提倡尊老敬贤。士族官宦围绕着桥门聆听者多达数万人之众。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即位后,犹重尊老敬贤。他倡言设里老,尊高年,优致仕。所谓设里老,就是推选正直善良的老者为“里老”,协同地方审查案件,处理邻里纠纷等;所谓尊高年,就是对70岁以上老者,可免除一个孩子的杂役,将其留在身边侍候老人,对80岁以上老者,规定每人每月供给米5升,肉5斤,酒3斗,对90岁以上老者,除享受上述优待外,再加供帛1匹;所谓优致仕,就是邀请地方德高望重的老者,协助朝廷整治社会,惩罚贪官污吏。
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效法古人,由朝廷颁发诏令举办“千叟宴”及“三班九老宴”。所谓“千叟宴”及“三班九老宴”,就是由各省郡送上有一定名望的老人名单,从中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老人,皇帝亲自下诏书,请他们来京赴宴。对年老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则由所在州县派专车护送至京。宴会上,皇帝还要赋诗祝贺,赠送礼品,并将参加宴会的老人的名字如数载入史册。仅公元1772年这年,康熙皇帝办的“千叟宴”,载入史册的老人就有2417人。
励志故事 | 爱情故事 | 儿童故事 | 搞笑故事 | 恐怖故事 | 哲理故事 | 神话故事 | 历史故事 |
励志故事 | 爱情故事 | 儿童故事 | 搞笑故事 | 恐怖故事 | 哲理故事 | 神话故事 | 历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