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出国留学的人都有着的留学心得,对于第一次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这是很有参考意义的,接下来,出国留学网小编就分享一篇文章,一个北大交换生眼中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生是怎样的。
转眼来悉尼已经4个月了。在过去四个月里,我并没跟之前想象的那样花很多时间来理解这座城市,因此,到现在还觉得她有点儿神经质。相反,倒真的有花很多时间读书,在北大也没有心这么静地用过功,因此,收获很大。正好前段时间一直有人嫌我懒,不写东西,这些天又有明年要来交流的人问这边的情况,我就在这里一并写出来,也算对短暂的交换生活做个总结了。
在申请交换的时候,说实在的,申请之前没有听说过新南威尔士大学,只知道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最初想申请墨大,但竞争太过激烈,才想退而求其次选择UNSW, 好处是:
第一,在澳洲第一大城市悉尼,这一点好过位于堪培拉的澳洲国立(ANU);
第二,百度了一下世界综合排名,40多,超出想象,比北京大学还高几名;第三,号称给5000澳元的奖学金。
就这样,在北大呆腻歪的我来到了这个南半球的陌生大学。来了之后才知道,UNSW比想象中的有名多了,澳洲八大名校之一,商科更是号称澳洲第一,在世界上的声誉也是很好的,当然工程、建筑、法律、医学也都很好。
UNSW更是超乎想象的有钱,据说,在这个长条形、面积和北大相当的校园里,建筑物的数量以平均每年一栋的速度增长。图书馆几乎每年都会重新装修,电脑每年全部更换一次,这在电线杆子都还是木头的澳大利亚简直是荒谬的奢侈。
主要说说学习的事儿吧。
一个学期最多可以选4门课,每门课每周3课时,算起来一共只有12学时,好像可以过得很爽,但真正读起来并不轻松,澳洲是全球读本科最累的国家之一。就拿我来说吧,因为是交换生,可以随便选课,所以选了两门国关专业课之余,又读了一门经济、一门金融。国关的两门课加在一起,每周都有100页左右的阅读量,其中一半是从学术期刊上直接拿下来的article (学术论文), 满篇都没有一句话少于4行的,都是GRE长难句,第一个月读得我那叫一个欲死不能。经济和金融的课每周都有作业,金融的课三周一次Quiz (小测验)。不看书或是不做作业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每周除了上北大那种lecture(上课)之外,还有20人以内的tutorial (讨论), 大家在一块讨论过去一周读过的内容或是点评作业,如果什么都不知道,就别想拿到participation(参与)的分数。因此,本姑娘来澳洲过像考拉一样生活的梦想就此化为泡影。虽然被折磨得很惨,但说句公道话,这样的教学方式比北大的教学方式科学。
在北大,除了很烂的课,每个课堂都有太多学生,条件所限再加上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惯性,教授很少提问,学生也懒得发问,课堂上几乎没有互动。每堂课信息量很大,但那些知识都是被直接灌输的,而不是通过独立的阅读和思考获得的。比如,西方政治思想史,教授会讲柏拉图说了什么,霍布斯的理论有哪些,整个课上下来会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有一个全局性的认识和把控,但可能这些思想家的着作却读了不足一本。仔细想想,我们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理解只是教授自己的理解而已,这样的学习怎么能有发现和创新的产生呢?
所以,现在才理解唐士奇老师说的那句话:”中国的大学生知识面很宽,什么都知道一点,但都一知半解。国外的大学生可能知道的不是很多,但他如果知道,就是真的知道。”
另外,还想在这里纠正一个国内普遍的错误认识,就是国外的大学生都不学习。我想说,哪里都有用功和不用功的学生,北大混日子的也大有人在。UNSW自然也有不少不学无术的人,有那种人们印象中英语都说不好、混个文凭就回家继承产业的中国富二代。但同时,UNSW里用功学习的人并不比北大少。
UNSW的主图书馆有10层,平时也会是满满的,早上6点半开,6点半就有人去学习,晚上10点关,里面的人就会像北大图书馆关门的时候那样鱼贯而出。而且不止是中国人才用功学习。上讨论课的时候会发现,大量阅读、认真思考、提出高质量问题的,恰恰是一些当地人。我上microeconomic的时候和几个学commerce的大一女生混得挺熟,常下课跟她们一起吃饭。我发现她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讨论最多的不是谁和谁的男朋友,而是哪门课的作业难不难,哪个考试准备得怎么样,这倒是我在北大很少见到的。
还有点不一样的是,这边的学生课余都会打工,自己挣零花钱。记得一次课上,教授让有工作经历的人举手,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傻在那里。比较起来要没个完了,但我还是想说,这边的学术训练比北大要全面且严格。
当然,只有严格的要求才会有足够的重视,只有用严谨的衡量标准才能塑造出严谨的治学者。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留学资讯,请访问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