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探究活动旨在提高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树立规则意识。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小学一二年级《寻找生活中的标志》考察探究活动教案,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教案名称:小学一二年级《寻找生活中的标志》考察探究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通过收集生活中的安全标志,理解其含义。提高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常用的安全标识,了解其中的含义。
(教师)准备一些常用的安全标识图片、范作及课件等。
(二)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
(1)教师提问:你见到过哪些安全标识,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2)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安全标识可以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等,具有禁止、警告、提示的意思。
(3)引出课题:《安全标识》。
2.分辨标识。
(1)课件播放:出示有禁止攀爬、当心触电、小心轻放等安全标识的情景录像片段,学生观察这些标识的图案及形状,以及张贴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等。
(2)分辨安全标识:出示一些常用的和特殊的安全标识,考考学生是否会分辨,如:禁止抛物、禁止触摸、当心滑倒等。
(3)提问:为什么好的安全标识能起到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作用?
3.课堂中知识要点:
(1)安全标识分类。
安全标识按照用途可以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等,按照行业可以分为交通安全标识、消防安全标识、安全生产标识、电力安全标识、施工安全标识、安全警告标识和用电安全标识等。
(2)斑马线的由来。
早在古罗马时期的庞培城的一些街道上,车马与行人交叉行驶,经常使市内交通堵塞,为此,人们便将人行道与马车道分开,并把人行道加高,还在靠近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马车运行时,跳石刚好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后来,许多城市都使用这种方法。19世纪末,随着汽车的发明,城市街道更是车流滚滚,从前的跳石已无法避免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人在街道上设计出了一种横格状的人行横道线,规定行人过街道时,只能走人行横道,于是,伦敦街头出现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横线,这些横线像斑马身上的条纹,因而人们称它为斑马线。
(3)交通安全标语。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红灯停,绿灯行;不越线,不抢行。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请你注意交通安全。
珍爱宝贵生命,拒绝交通违法。
倡导文明交通意识,塑造良好学生形象。
抵制交通违法行为,树立交通文明意识。
良药苦口利于病,交通法规利于行。
红灯停,绿灯行,横过马路请走斑马线。
遵守交通法规,争做现代文明学生。
4.设计安全标识。
(1)提问:校园内外应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
(2)探讨:怎样设计才使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形状的含义清楚而醒目?
(3)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交流。
(4)要求: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5)设计建议:运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色彩、图案及形状等);合适的标识用色,如红色和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标识,黄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标识,绿色等其他颜色可以作提示标识;考虑制作材料的多样性,如在露天的地方张贴,材料纸张应当防水、防晒,颜料可以采用丙烯等。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对制作中存在的共同性和个别问题加以指导。
三、教案小记。
通过收集观察生活中的安全标志,理解其含义。提高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树立规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