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这一词汇,在一些群众看来可能显得“高大上”,与日常生活相对遥远。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读后感【一】
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辑出版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该书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分为17个专题。该书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出版发行,对于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全社会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带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脚踏实地谋划长远发展,一往无前全面深化改革,锲而不舍狠抓作风建设,不畏风险掀起反腐风暴,各项事业开新局、崭新貌。这样的大手笔,让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倍感振奋,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负责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民族复兴的蓬勃气象。我国建设和改革走的是独具特色的道路,所面临的艰难险阻和严峻挑战不亚于革命战争年代。然而,为其艰难,更显勇毅。习近平同志执政理念首要的一条,就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在党、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处于重大历史关头,民族复兴进入形势路径最复杂、各种压力空前强大的重要历史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及时果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领袖和统帅所具有的恢弘气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大国领袖的卓越智慧,创造性地回答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课题,不断进行理论思考、理论探索和理论概括,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这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透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我们能清楚看到一幅以“中国梦”为原点的科学系统、充满创新精神的大国领袖治国理政方略图,能充分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重要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和指导意义。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的政治宣示,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从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阐述共产党人“三严三实”的政治品格,到明确“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透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新的伟大时代“顶层设计师”的形象愈发清晰,习近平治国理政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更加彰显。由此,可以深刻洞悉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部署、大政方针,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实践新发展、夺取事业新胜利也更加有底气、有信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读后感【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国际出版成果展示会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行。该书自2014年9月出版发行以来,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目前已出版21个语种,累计发行642万册,发行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之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等79篇文章,全面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下中国发展的理论和问题,是理解和掌握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脉络的重要著作。
治国理政这一词汇,在一些群众看来可能显得“高大上”,与日常生活相对遥远。但是在实际上,这本书里的内容,却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对困难群众的关心扶助,还是对民生事业的改革发展;无论是对社会文化的引导,还是对生态文明的保护;无论是对法治建设的部署,还是对反腐斗争的领导。这一件件大事、实事、好事,都在这本书中得到系统的阐述,让群众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更有期盼和信心。
同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海外的广受欢迎,也充分说明了世界对中国崛起的关注。这本书为全世界提供了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发现中国的机会。而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在海外的流行,真正印证了我们的四个自信:
印证了路线自信,是因为该书凝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在一部分西方人看来,不遵循西方意识形态的,必然是“走向失败的国家”。但是书中展现的理念和智慧,以及中国崛起的事实,告诉了西方人:我们对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充满自信,不需要跟在西方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印证了理论自信,是因为该书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价值。经历了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今天中国又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而这本书所体现的,更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当代共产党人,在新的发展问题面前所做出的理论创新。
印证了制度自信,是因为该书展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成功实践。中国的制度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之上,与西方迥然相异。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完善中,显现出了惊人的能量和潜力。书中对这项制度的总结与发展,更是展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展示了中国对这项制度的自我改进能力。
印证了文化自信,是因为该书勾勒了中国当代政治文化环境。既注重严谨的表述,又强调“接地气”的表达,再加上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我国独有的政治文化氛围,更加全面地展现在全国读者面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海外发行,进一步彰显“四个自信”。同时,也期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表达和理论建构迎来新的发展成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读后感【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坚信,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习近平曾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凝聚民心、贴近民心、契合民心,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目标指向了然。
习近平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更加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当前的改革事业也更是涉险滩,“啃硬骨头”,绝非一帆风顺。走进新常态的中国,既迎来新机遇,也伴随了新矛盾、新问题,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压力依然明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破解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也为治理环境开了良方。以民心诉求为出发点的理念,必将为民心所向的事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曾说,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干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赞许你、拥护你、追随你;干部不务实事、骄奢淫逸,群众就会痛恨你、反对你、疏远你。如今,使虚劲、务虚功不灵了,要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只能是深入到群众中,倾听百姓的需求和期盼,从严从实,贴近民心。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既是干部为人为政的根本要求,也是民心衡量的具体标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来之不易,民心疏离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要贴近民心,唯有不断地从严从实要求自己,不断地改进作风,以实干为责、以实干为本,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近平的讲话反映了人民的渴望,是民心的浓缩。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实践服务民心,直面人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紧贴人民最热切的期盼,为人民交上了满意答卷。
习近平同志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告诫全党: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安如泰山、坚如磐石,才能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时刻想着群众,切实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收入分配问题、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社会保险问题等等。对此,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他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努力解决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要时时刻刻、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抓紧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党中央要求全党做好群众工作,而且要做实、做深、做细、做透。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能否正确掌好权、用好权也关系到能否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习近平同志严肃地指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始终牢记宗旨、牢记责任,自觉地把权力行使的过程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从一些地方的经验看,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对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正确行使权力的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项工作做好了,广大干部就会从思想上提高为民用权的认识,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二是要建章立制。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群众工作中的教育引导机制等。同时,认真抓好制度机制的贯彻落实,防止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处处闪烁着传统文化的光芒,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这一论述把历史传承、文化传统放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审视和考量国家治理体系的历史定位和目标方向,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夯实强国富民的物质基础的同时,要致力于文化强国建设,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巩固壮大强国之根、兴国之魂。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把责任、义务融入权利观,把个人权利建立在合作、秩序之上,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倡导以德服人的王道,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治理观念对于全球治理都具有积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既具有包容性,又保持着主体性,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中国话语权、拓展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增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积极吸纳各种思想资源,调和东西方文化冲突,在坚持文明共存的基础上,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话语辐射到全世界,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从根本上防止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渗透,以文化自信推动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