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公仆之路》在各大媒体播出,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整理的:看《公仆之路》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出国留学网liuxue86.com
看《公仆之路》观后感【一】
观看央视微视频《公仆之路》,一阵久违的激动又敞溢在胸怀,透过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基层是最丰富的课堂,人民是最伟大的力量,学习、创新乃中华民族走向强盛的两大锐器。
公仆之路就是学习之路。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是两代领导核心的共同嗜好,也是为民服务、走向成功的智慧源头。毛泽东主席一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读书学习,在他的床上堆满了书籍,老人家在知识的海洋里引领中国人民走向了光明。习近平总书记16岁延安插队,唯一的行李就是两箱沉甸甸的书籍,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学习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灵阅历,点亮了前进的方向,为以后的为民执政贮备了无穷的富矿。日前,改革的征程上充满艰辛,多少难啃的骨头,各种意外的难题,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去破解,越是置身挑战的环境,就越要去掉浮躁,沉下身子,夜深静心学习,提高为党为民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谋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
公仆之路就是实践之路。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实践是人生升华和净化最接地气的课堂,不仅能了解最真实的社情民意,更能找到解决难题的最佳密方。最基层的地方,往往是出智慧、出人才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和倡导下基层、听民意,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生态观就是基层实践中的智慧产物。眼下,全民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最需要有志作为的人民公仆甘愿深入实践一线,彻底改观“要我富”变“我要富”的主动局面,倾尽群众的智慧,勇做持续发展的排头兵,一个不能掉队,一个不能少的共同富裕目标就能早日实现。
公仆之路就是人民之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提及到203次,足见人民的主体地位。战争年代,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每遇危机关头,两肋插刀为我们排忧解难。和平时期,人民用博大的胸怀、宽厚的肩膀,承载助推我们前进,风雨无阻,勇往向前。新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人民为我们创造更辉煌的现实。眼下,党的十九大精神只有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全力带动人民,才能将十九大成果变为更大的前进动力。基层工作中,人民的勤务员只有忠诚服务人民,心里装满人民,党才能在圆梦复兴的征程上,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昂首走向未来。
公仆之路就是创新之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一带一路”新征程,将中华民族带向了世界舞台中央。在前进的道路上,尤其是在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各种困难和问题丛生不断,更需要我们的民族脊梁,坦然应对各种挑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与时俱进,破题发展。模仿、跟随只能阻挡前进的步伐,领跑、领军才是为政者的本色。愿“井喷式爆发”的创新激情成为奋斗者为民路上的加油站。
看《公仆之路》观后感【二】
近日,微视频《公仆之路》在各大媒体播出,该视频讲述了习近平同志从延安插队到十九大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公仆历程。(人民网11月23日)提到公仆这个词,我们脑海中马上浮现出焦裕禄、孔繁森等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光辉形象,他们为人民群众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里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们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习近平同志的公仆之路是怎样走的呢?“从延安插队到正定起步,从治理福建到主政浙沪,再到领航中国,习近平同志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层做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任何时候,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习近平的公仆之路。
人民的好公仆,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用权为公,还是以权谋私,是衡量公仆好坏的重要标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把权力用来谋私,无论是为个人,还是为小团体,都是腐败行为,都与党的根本宗旨相违背。每一名人民公仆都要努力做到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利益观,经得住形形色色的诱惑,要严格执行党的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是习近平同志的为官之道。
人民的好公仆,要做到心中有人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历史使命,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要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心群众切身利益;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要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全面发展。“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是习近平同志的公仆之心。
习近平同志的公仆之路也是中国千千万万党员干部的公仆之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的回答,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承诺。我们始终相信,中国共产党人正带领着亿万中国人民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继续前行,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看《公仆之路》观后感【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共产党员始终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十九大报告中“人民”被提到了203次。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从延安插队到正定起步,从治理福建到主政浙沪,再到领航中国,习近平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层做起。
1969年在梁家河,他下定决心“为老百姓办好事”:“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1982年在正定,他深入群众知行合一:“郡县治、天下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1985年在福建这片当时开发开放的前沿热土,他思考如何与时俱进、破题发展:“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发展,要与时俱进”,“爱拼才会赢”。2002年在浙江,他始终坚持和倡导“下基层、听民意”:“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生态观。2007年在上海,他督促其要勇做“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201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他更是始终强调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告诫全体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7年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他再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从政经历越来越丰富,但他的初心始终如一:为人民服务,永做人民公仆!
看《公仆之路》观后感【四】
中央电视台日前推出微视频《公仆之路》,用镜头带人们走进了习近平总书记履历中的历史现场。梁家河窑洞里的一盏灯火、河北正定的街头问政、八闽大地上的访贫问苦——一个个画面,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哲学与公仆本色。视频推出后,在网民中引发热烈反响。(11月24日光明日报)
谁为公仆?孙中山先生曾说:“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孙中山的回答让我们见到了民主的风采,体现了一种伟大的公仆精神。身为总统,孙中山以身作则、廉洁自持,始终保持着人民公仆形象。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条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公仆之路,从基层做起,从延安插队到正定起步,从治理福建到主政浙沪,再到领航中国的全过程,始终与人民伴随。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民为本,怀着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树立为人民谋福利、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公仆意识,向着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的目标努力奋斗,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必须牢记的使命。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梳理,对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温度的表述,也再次融汇了人民的创造精神,彰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能否当好人民公仆,必须正确认识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权力的性质决定权力的功能,人民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我们没有任何权力,我们要牢记“人民为公我为仆”公仆关系,忘记了这一点,“公仆”就会成为“老爷”,就会导致权力扩张、权力懈怠乃至腐败滋生,做到了这一点,权力才能规范运作,“当人民公仆”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当下,站在决胜全面小康的端口,脱贫攻坚的关键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向往,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像总书记一样铁肩扛重责、坚守基层,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以干事创业、造福百姓为乐,把生命化做忠诚的坚守、奉献的追求,为共产事业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