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内蒙古科技大学怎么样,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内蒙古科技大学怎么样
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为了发展钢铁工业,1954年国家在包头兴建钢铁基地—包头钢铁公司。这颗“草原明珠”的诞生,急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为适应形势的发展,1956年2月,重工业部决定在包头成立“重工业部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重工业部包头建筑工程学校”。
1957年4月,冶金工业部决定包头钢铁工业学校与包头建筑工程学校合并,成立“冶金工业部包头工业学校”。
1958年9月,冶金工业部决定,包头工业学校与包头钢铁公司大学筹备组合并成立了“包头工学院”。
1959年6月,包头工学院更名为“包头钢铁工业学院”。
1960年2月,冶金工业部决定,包头钢铁工业学院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4年3月,新校址主要建筑完工。
1997年11月,学院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
1998年12月,包头钢铁学院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运行体制。
2000年3月,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并入。
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
2006年9月,学校迎来建校五十周年校庆。
2008年6月,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
2009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学校顺利通过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整体验收。同年,内蒙古科技大学及其冶金工程、矿业工程2个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至此,我校正式具有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2016年9月,学校迎来建校六十周年校庆。
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内蒙古科技大学已发展成为以冶金、采矿、煤炭、稀土为特色,以工科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术、教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春晖学堂
师资队伍
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办学之基、发展之本,围绕“培养、引进、外聘”相结合的人才发展观,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培养与引进并举,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一只以领军人才为核心、具有团队效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目前,学校教职工有170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25人,副高级职称58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以上学位者达85%以上。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专业技术先进集体1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3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标兵2人,入选中组部“****”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教育部青年教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0人,中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1人,内蒙古“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乌兰夫基金奖获得者1人,内蒙古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内蒙古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奖获得者2人,内蒙古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内蒙古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内蒙古“草原英才工程”中,培养人才30人,其中二类人选3人,三类人选27人,引进人才17人;高校创新团队11个,其中二类团队2个(自治区共4个),院士团队1个。
教育教学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坚持“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为目的”的质量观,完善教学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8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6年再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完善学分制改革的高校,为学生提供弹性学习和跨学科专业选课等多种措施,形成了有利于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已获教育部批准的冶金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企业共同制定和完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计划方案;充分发挥学校的基础教育优势和企业的实训优势,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水平;构建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学生的模式。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办学,与韩国理工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蒙古国国立大学、法国马恩—拉瓦雷大学等世界高等院校开展交换生和留学项目。
学校重视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建设,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5个自治区品牌专业;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察,2个专业获得工程教育认证受理;自治区教学团队14个,37个校级教学团队;53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25门校级精品课程;9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工程训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近年来,有23项教学成果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取得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146项
科学研究
学校紧密围绕稀土、冶金、煤炭等行业发展前沿和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2015年,“白云鄂博共伴生矿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这使得我校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牵头建设此类国家级科研平台的高校。同时也是我校继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后又获批建设的一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逐步形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新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等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校级重点科研基地等三个层次的科研平台体系。
承担国家级科研任务的能力大幅增强,科研项目和经费稳步增长。2011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973计划课题3项、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项、国家公益性环保科技专项1项,承担项目的级别和经费数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和突破。在人文社科领域,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项目26项,自2011年以来有了阶跃性的突破和发展。
科研成果成绩丰硕。六年来,获省部级科研奖24项,其中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5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219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年均增加率达到8.5%;申请专利996项,获得专利授权619项,年均增长率为16.24%,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64项,占自治区高校授权发明专利(636项)的41.5%。
逸夫楼
学科建设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根据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做“精”优势学科、拓“宽”特色学科、统筹发展一般学科的思路,形成了以冶金、煤炭学科为引领、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截至目前,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个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7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10个校级重点学科、6个校级重点培育学科。
与此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深化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制度的改革,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目前研究生在籍人数2448人。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学生科技创新
学校设立“李保卫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金”,明确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学校建有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地13个,每年投入30万元资助130余项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组织开展60余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和创业大赛。学生课外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参与率接近10%。近三年,我校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奖励58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8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篇,获批专利56项。在“挑战杯”“创青春”等重大赛事中始终保持自治区领先水平;学生社团“E家科技园”获得“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贾佳、张玄昱两名同学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2013年5月,学校率先在全区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基地有工商注册企业27家,直接带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300余人,每年提供兼职就业岗位6000余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业已形成了集企业财税服务、政策咨询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创业贷款服务、投融资服务、创业培训服务、创业加速服务、大学生实训服务于一体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国家科技部、自治区人社厅、财政厅认定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国家级众创空间”“自治区示范性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内蒙古自治区众创空间”“包头市示范性创业孵化园”“青年创业孵化器”。
秋实楼
对外交流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合作,将其作为提升学校办学与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快速发展和在国内外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名望的重大战略之一。广泛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瑞典、荷兰、比利时、奥地利、波兰、西班牙、丹麦、挪威、希腊、韩国、日本、俄罗斯、白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乌克兰、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国、南非、印度、泰国、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和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合作,建立了师资培训、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等各类长、短期合作关系;累计派出80余个团组,共300余人次赴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蒙古国、西班牙、葡萄牙、希腊、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聘请高层次、高水平长、短期外国教师和专家50余名来校承担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选派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出国进修、培训、引进国内外人才、资金、设备和项目、举办、协办和参加国际会议等;实施来华留学生教育,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语言生和交换实习生等来我校学习,传播中华文化,已有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蒙古、韩国、约旦、印度等国家60余名长、短期留学生在我校学习;大力开展国际交换生项目和留学项目,23名学生赴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进行交流学习,3名学生参加韩国理工大学冬令营项目,7名学生赴韩国理工大学进行交流学习,2名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独联体国家互换奖学金项目公派留学资格,25名学生赴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修读课程,另有10名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学生来校进行交换生项目学习,累计办理出国留学学生达100多人、交换学生达70多人。
毕业生就业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每年举办多场就业双选洽谈会和专场招聘会。学校积极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等多种途径不断开拓中铁、中建、电力、化工、电子信息、食品科学、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新的就业领域,全方位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办学沉淀,学校与包括神华集团、中煤集团、中色集团、包钢集团、宝钢集团、中建集团、中冶集团、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中国稀土高新人才市场、昆山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等在内的3000余家大型重点企事业单位和人才服务机构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校就业市场的稳定发展。
在2000年和2009年教育部两次就业工作先进评选中,学校均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我校跻身“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成为同时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与“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的全国22所高校之一。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2012年11月,我校作为全国三所高校之一在教育部网络视频会议上做典型发言。2012年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全区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
2007年学校被列为“中国大企业集团重点招聘学校”;学校在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连续多次被评为第一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稳居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前列。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为自治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各类人才十万余名。
体育工作
学生竞技体育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学生运动员在国内外体育竞赛中摘金夺银,六年来共获得自治区级及以上奖牌266枚,其中国际体育竞赛金牌1枚,国家级体育竞赛金牌19枚,省级体育竞赛金牌98枚。学校2011年入选全国大体协副主席单位,2014年在自治区率先成立内蒙古西部校园足球联盟,为我区校园足球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为内蒙古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正在大力推行“党委领导,分工负责,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的管理体制改革,并秉承“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校园精神和“百炼成钢”的校训,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而奋斗。
招生热线:0472-5951605、5953346、5953347
传真:0472-5953348
校址: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阿尔丁大街7号
邮政编码:014010
邮件:duhaiyuan@sina .com
网址:http://www.imust.cn(学校主页)
http://zhaosheng.imust.cn(本专科招生信息网)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