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作文素材:大学精神如何滋养公共生活,更多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高考零分作文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作文素材:大学精神如何滋养公共生活
日前,四川一所学院发布公告,征集规划方案,拟将学院打造成3A景区。消息一出,引发热议。教书育人之地,该不该成为游客穿梭的场所?沾染商业气息,会不会偏离大学精神?赞同者与反对者,围绕大学与公共空间的界线等问题,展开交锋。
1、最美的风景是文化底蕴
我所在城市有一所学院,学院面向市民开放,不过,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开放时间选在了晚上和周末。开放时间虽然有限,但沐浴着校园的人文气息,总能令人内心归于宁静。
其实,人们希望在大学领略到的,绝不只是红砖绿瓦、湖光塔影的美丽景色,更是格物致知、明德至善的人文精神。一所大学,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展示学校深厚文化底蕴,不仅能给参观者以精神烛照,也能激发在校师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励他们更好践行大学精神,这本身也是对教育的深化。但若只顾外在景观的塑造,不注重内在文化的培育,则无疑是买椟还珠。
从这个角度看,只要管理跟得上,更美的校区、更开放的校园,并不是不可以,但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学校自身人文精神的培育。毕竟,大学的高度取决于其文化的厚度。相比于急功近利造景区,苦练内功,追求更高的教学水平,打造人文学术高地,才是更好的选择。
2、校园开放考验管理水平
开放是不是一定就意味着混乱?开放与其说是对秩序的挑战,毋宁说是管理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就拿前不久成功“申遗”的鼓浪屿来说,在开放的同时,管理者采用了数字化手段,动态调控游客数量,既能让更多游客领略“琴岛”的文化魅力,也能保护小岛不出现“过载”的情况。校园开放,也是如此。
包容、开放是大学应有的品格,理应让高校的公共资源更好惠及他人,让高校的文化气息更多地感染公众。从公众的角度而言,每一所大学都是一座“精神灯塔”。因此,开放校园,让人感受“大学之大”,是值得期待的做法。对在校师生来说,校园打造文化景区,美化校内环境,也是一个“利好”。
可以说,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有序的开放是值得肯定的。但关键是要做好校园的区域规划,协调好游客参观与学校教学之间的关系,在精细化、信息化上下功夫,把校园管理水平提升上去。
3、拆下“心墙”也要划好底线
有人说,开放校园,是拆“围墙”,更是拆“心墙”。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如今,拆除围墙早已不鲜见,从长沙、西安“拆墙透绿”,到河北正定开放机关单位与社会停车场,不少地方的“围墙”渐渐消失,干群关系也更加融洽。开放大学与拆除围墙有异曲同工之妙,背后透露的恰恰是更加开放的心态。
高校是人文精神的高地,是文化活力的甘泉。但只有开放,才能让人文精神滋养更多的人;也只有开放,才能让高校创新的活力不断、源泉不竭。高校拥有更加开放的心态,不仅对于公众是一件好事,对于自身也是有益的提高。当然,学校不设围墙,并不代表没有规则。最起码的,应当遵守文明的底线。想起前些年,有人在草坪上吃火锅、进行烧烤,在教室图书馆附近大声喧哗,在校园里随意摘花摘果……类似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公众应该抵制,学校也应设置规则,予以限制。
简言之,既拆“人心之墙”,也划“文明之线”,才能让大学更好地滋养公共空间。
推荐阅读:
高考作文题目 | 高考作文押题 | 高考作文预测 | 高考作文素材 | 高考英语作文 |
高考记叙文 | 高考议论文 | 高考满分作文 | 高考零分作文 | 高考作文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