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教育
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大家远赴地球的另一端—— 美国,让那里的留学潮愈演愈烈,
美国高等教育的精华,就在于他们的本科教育,尤其是如何让美国本科、通识教育及专业教育平衡的发展。一方面,美国本科要求学生具有一个广泛的多学科基础,以哈佛大学为例,要求学生必须修习外国文化、史学研究、文学、音乐与美术、艺术文化、道德思维、自然科学、社会研究等等几个方面的课程。另一方面,在提供多样课程的通识,美国大学也会要求学生必须在至少一门专业的完整学分要求下毕业。还有一方面是美国的本科生有很多机会直接和很牛的教授见面交流。很多的教授都会给本科生做导师的。在自由文理学院(LAC)中师生比例还很高。
而中国高中生为了能获得这样的教育,却大量的选择了留学中介和咨询机构来帮忙申请。近些年虽然总的申请成功人数在增加,但是成功率却在不断的下降。
留学咨询的模式化服务形成怪圈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的留学咨询模式化严重。为了追求利润,多数的留学中介都选择了详细分工的模式:让少数几个背景很好,经验丰富的人坐在"前台"在初期和家长沟通、做讲座、写书,吸引孩子和家长和他们签约。签约之后,就让自己的"后端"团队来完成真正的任务。甚至某些大机构也是随便找一些新老师来给孩子执笔做文书写作,有的写文书的老师甚至都从来没有和孩子交流过。
另外在规划方面,为了降低成本,留学咨询公司的普遍做法也是"批量生产":把孩子们一波波的送到打工子弟学校,背景郊区的"困难学校",各种希望工程,红十字会,模拟联合国等等。结果就是大量孩子的活动和经历雷同。更有甚者,还通过造假来"丰富"课外活动。
所以成功率降低的情况下,留学机构就只能通过大量的申请"友好学校"也就是容易大量接受中国人的学校作为"保底学校"。通过反复沟通,降低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期望,进而最后接受"保底学校"的录取结果。
中国高中生缺少的是导师
但是,这根本不是中国学生们需要的。中国学生之所以大量依托中介和咨询公司的原因是国内的高中学习压力过大,而且学生也不可能对美国的百余所较好的学校的招生要求细节充分了解。而且,中国学生最需要的是对从中国教育到美国教育的转变的适应。
这种适应,在美国是通过中学里面"升学顾问"这个职位来完成的。但是中国的学校即使是国际学校也不能提供足够的升学顾问来满足海量的学生需求。所以就迫切需要能够为孩子量身定做,并且保证个性化指导,不贪图营业额的顾问、导师出现。
导师的职责应该是保证孩子学习进度不耽误的情况下,给孩子以合理的规划,完成他的综合素质、英语能力、学术适应能力的提高,并且能够在留学申请过程中个性化的以文书形式全面的呈现孩子的能力。对于孩子的未来来说,个性化要远远比模式化重要。正所谓要"因材施教",现在的孩子需要的是"因材引导":通过导师个性化的指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学和辅导结合的形式,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