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有哪些?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在世界上最早培植粟、水稻。
2、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火耕)
3、商周:少量青铜农具,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4、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5、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工具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三人后发展成二牛一人,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犁评,标志我国传统歩犁的基本定型,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2、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西域的坎儿井
(2)灌溉工具:
曹魏时的翻车(人力)
唐朝时的筒车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农具、技术和水利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以家庭(生产单位)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生产领域)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目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1、耕作方式: 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①商周,土地国有集体耕作。井田制
②春秋战国,个体耕作。
2、形成:
(1)条件: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使劳动者有可能独立进行生产活动;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使劳动者获得一定的土地。
(2)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3、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4、评价:
积极: 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具有生产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较长时间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推动古代经济发展和中国文明发展的基础。
消极: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
1、发展的历程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收归官办。冶金、制瓷、丝织等领域在世界上一直领先。
(二)发达原因——国家权力的支撑
(三)主要成就
(1)高超的冶金技术
原始社会晚期
掌握冶铜技术
商周时期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出现和推广
秦汉时期
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
灌钢法
(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西方称中国是"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起,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
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瓷器外销
宋代: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出现五大名窑
元代:青花瓷、彩瓷
明:景德镇是著名瓷都,五彩、斗彩瓷
清:珐琅瓷;粉彩;西餐具、鱼缸等
(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原始社会—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代—织机出现,可织多种丝织品
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政府织室规模大,有数千人,有"丝国"之称
唐朝—技术提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吸取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缂丝技术。
宋朝—品种繁多,吸收写实风格
明清—水平超过前代,特别是细致精密的缎。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苏州、杭州、南京是丝织业中心。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古代社会稳定的因素;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
1、整体状况:
小农经济;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
2、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遭摧残
隋唐:恢复发展
两宋以后:艰难发展
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取代麻、丝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衣料。
明中叶: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雇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时授值"),也就是出现了的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原因——
技术领先;贸易往来频繁
2、重要成就:
西汉起: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丝国"誉称;运送丝绸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三、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商业兴起
(1)"商人"的来历: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把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成因:①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②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发展③春秋战国时期允许民间商业发展的政策。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表现:①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②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原因:①秦的统一促进了商业的发展;②秦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③西汉海陆丝绸之路的开辟。
3、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
表现:①长安、洛阳、扬州、益州都市商业的发展②农村集市贸易发展③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飞钱相继问世。
原因:①国家统一政局安定②农业、手工业发展③大运河的开通,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4、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
两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表现:①唐以前,市坊是有严格界限的,至宋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④出现了草市和夜市
最能反映宋朝经济繁荣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代:交通发达,也有利于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5、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和问题
(1)环境——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并施行种种压制政策。
(2)表现:①城镇商业繁荣
②棉花、茶叶、甘蔗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白银作为货币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二)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历代对外贸易的繁荣
西汉: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时期走向衰弱——原因: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衰落。表现:仅广州一处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
2、主要特点
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朝贡贸易的特点:官府控制;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四、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奴隶社会——井田制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把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对土地有使用权,无转让与买卖权,且需向国王缴纳贡赋。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占有他们的劳动成果。
2、春秋战国——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原因和进程:
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
②战争频繁导致土地转让、劳动力流失,井田制遭到破坏
③各国的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实质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
3、封建土地所有制
主要形式——国有土地,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小农土地私有制
因封建土地制度存在,土地兼并不可避免,其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
历朝政府都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
北魏至唐前期的均田制,按照人口分配土地,规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二)重农抑商政策
原因(目的)——保护小农经济(直接原因)
维护封建统治(根本原因)
表现:
1、战国:商鞅变法 首倡
2、西汉:抑制富商大贾。积极作用为主:利农、打击富商大贾势力。
3、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评价:
积极: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
维护国家统一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安定人心。
消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重农抑商"政策就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强化了自然经济,而且造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含义: ①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人民出海贸易,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②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
2、原因:
(1)明初统治者担心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清初统治者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
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4 影响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