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一种很好的方式,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亲子阅读心得:透过阅读成长”,欢迎阅读。
亲子阅读心得:透过阅读成长(一)
忙碌的生活让我已想不起认真的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是什么时候了,亲子阅读它不仅仅为我和孩子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也见证了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路程。
女儿最喜欢的就是(格林童话)这本书了。每晚睡觉前总要看,看完后再听妈妈讲故事,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有深刻的道理,勇敢的小载缝让我印象深刻,女儿也特别喜欢小载缝,虽然弱小,但他头脑灵活,足智多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迎刃而解,正因为这样,我女儿才特佩服他。每一天的看书使我与孩子的交流变得更加愉快。
透过阅读,我们很欣慰的发现,虽然孩子刚上二年级,但却大大超出了我们认为他在这个年龄段就应具备理解的潜力的预测期。不仅仅字能认得差不多,读起书来也有了节奏,读的很有感情,普通话也很标准,给我们一个想不到的惊喜。
亲子阅读心得:透过阅读成长(二)
自从儿子上了小学后,每晚与他一起阅读他喜欢的故事书,有时也简单的记下英语单词。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发现孩子的一些心思及爱好,觉得比起之前认识的字和词也多了。当读到他不理解的词语时会耐心的解释给他听,直到看见他微微的点点头时,知道达到共识了,呵呵,会很享受看他专注听故事的样子。
近期刚读到一本《戴小桥》的故事书。文中讲的是一群小孩,戴小桥和他的同学(哥们儿)的事儿:汪小中说他的新家有三层楼,花园里还有一口井,我们大家都想到他家去玩儿,可汪小中却说他家的房子还没有造。戴小桥和马儿帅眼睁睁看着汪小中冲进开往和学校相反方向的地铁,还朝他们喊:“快,快,大香蕉,马儿帅!”但是已经来不及喊下汪小中,车就开走了。汪小中真是一个怪物,因为他喜欢吃鸡腿,主要是因为喜欢吃鸡皮,然后才喜欢吃鸡肉!他还愿意用鸡肉和别人换鸡皮,当然不是一个鸡腿全部换给你,而是咬下一块给你,你说谁要吃他嘴巴咬下来的?所以一次也没有换成书里好玩的事儿多着呢,搞得你不笑都不行。
在与孩子共同阅读的过程当中,我觉得不仅仅让孩子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增加了孩子的见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当中可以发现孩子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一些社会性事物的客观判断,可以及时的去帮助孩子补充和纠正,来引导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另一方面也给孩子以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了一个好基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希望我能坚持陪孩子进行愉快的阅读,培养他养成一个良好且能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
亲子阅读心得:透过阅读成长(三)
自从幼儿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来使家长与孩子在共同阅读的同时得到了很好的交流,家长体会到了儿童文学阅读的魅力,孩子则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知识海洋的浩瀚。
与孩子一起读书有很大的好处,我们共同经历着书籍带来的喜怒哀乐。记得我们在一起阅读《不可思议的旅程》系列无字书绘本时,书中小女孩每次冒险刺激的旅程都会让孩子既期待又担心,在阅读完后,孩子被书中超级优美的画面所吸引,翻来翻去的不停地看好几遍,并且每次看完都有不同的想法,她希望能和书中小女孩一样拥有一个神笔马良般的神奇蜡笔,可以画出更多美好的真实事物。同时,这一系列绘本也在教育家长们不要只顾埋头工作,要多陪陪孩子,回归到家庭生活中,让孩子的童年不再孤单。
总之,通过“亲子共读”,孩子的阅读兴趣变得浓郁了,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我与孩子也有了更深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情绪发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学者周国平曾讲过:“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两个: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一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换一个词,一是快乐阅读的能力,一是自主阅读的能力。一个人喜欢阅读,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支配阅读,这样的人就具备了一种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自我教育的能力。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就是让受教育者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他自己会一辈子学习。否则,教育都是表面的。”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爱阅读的习惯,让一个孩子爱阅读、会阅读是多么的重要。
说到这里,很多家长不禁要问:“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到底能获得什么?仅仅就是自我教育的能力吗?那这样怎么感觉到阅读的效果啊?”
在这个向“钱”看的社会,很多家长让孩子去干一件事情,往往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我们给孩子投入,总是希望他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和我孩子同在一个绘画兴趣班上的小男孩,家长每次都会在孩子画画结束后问老师:“我们这次画的怎么样?能得多少分?”是啊,能得多少分?这是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希望得到的效果。家长们觉得我花钱投入,就必须马上有效果。阅读也是如此被认知和解读的!其实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花钱了就得有效果,各位家长有没有反问一下自己:“您对孩子用心了吗?”
作为家长,我们想让孩子喜欢阅读,在前期培养孩子阅读的时候,我们就不要总是在要求孩子看书的时候,自己在旁边看电视、上网、玩手机。共同阅读,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孩子对我们的爱。
另外,我们的阅读也不要局限于家长觉得所谓的好的绘本书籍。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了解孩子最喜欢的书籍类型,根据孩子的年龄、喜好去选择书籍,并且多与孩子沟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而不要最终变成我们讲的书籍孩子不愿听,而孩子说的我们又听不懂。就孩子喜欢的书,和孩子聊一聊读后感,说一说自己的观点,既营造一个很好的阅读环境与讨论的气氛,又能让孩子在讨论中提高自我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增进了我们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很多家长会认为,阅读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是为了让孩子适应以后的考试、甚至是为了以后能有份好点的可以谋生的职业,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孩子在阅读中就完全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所在。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这样的功利!在我看来,暂时忘却功利性的目的,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习惯,让孩子享受阅读的美好,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拥有丰富阅读量的人处在高山之中欣赏美景时不是简单的去发朋友圈给别人晒自己悠闲地在度假,而是在此情此景中能吟诵出“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的感受——这就是阅读与不阅读的区别!这些都需要我们家长在孩子孩童时期就培养起来他们爱阅读的习惯,并且让孩子长久的保持这种习惯,这样才能让孩子最终获得这种文化的积累。
亲子阅读心得:透过阅读成长(四)
开卷有益,阅读之重要,毋庸置疑。让孩子多读书,以后于做学问则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有神”的效果;于社会实践则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目标;功利一点说罢,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也是不错的,毕竟“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是很多古人焚膏继晷、皓首穷经的人生选择。当然,读书不问性别的,女儿八岁了,姑且总结一下我们的阅读体验。
阅读的起点应当在家庭,中国自古都有从冠缨之族至寒门子弟追求“书香门第”或“耕读传家”的社会风尚;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好求知、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那么,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至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最需要的家庭阅读方式是什么呢?也许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中这样一段话很有见地:“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因此,我极力倡导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核心概念应当是亲子共读。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我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这绝对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的方式之一了:当爸爸妈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很容易会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事情,进而更愿意自发地去进行阅读。
在我引导孩子读书的思想中,其实还有当下时代的考量:现在的孩子,花了太多时间面对电子屏幕,拥有的只是被动接受的、让人眼花缭乱的、甚至不加筛选的绚丽声光,没有了人际的交往,更不可能有我这一代人爬树打鸟、满山干仗的童年游戏。那现在的孩子有什么呢?也许有类似游乐园里的滑滑梯吧,设施有限,培养的大多也是争抢而非合作和谦让。稍好一点的游乐设施就要花钱买票了,我等工薪阶层的做父母的,一方面在旁边罚站,一方面捂紧口袋,一方面还要忍受自己绝对不是舍不得给孩子花钱的煎熬。不过不打紧,玩耍虽至少在锻炼身体上具有不可替代性,但读书绝对是一项低成本高回报的买卖。书里有我想说给孩子的一切故事,有我希望给孩子培养的一切优秀品质。也许有人会质问:书籍也是孩子被动接受的,手机游戏、电视动画里多的是好东西,怎见得读书就比电子产品好呢?
我理解的亲子阅读,核心在于“亲子”,它是基于实践与交流基础上的阅读,至少不是单纯的陪伴,实物形态的书本更具有亲和力,信手拈来,随手翻阅。而虚拟的电子产品目前是很难做到这些的。
亲子阅读的另一要义是选材,做父母的不能盲目自信,以自己所好,强加于孩子。经过多方参考和反复斟酌后,我买了不少书给孩子。当然,我工作很忙,以至于孩子津津乐道于书的内容时,我经常成为一个满怀愧疚的父亲。尽管如此,在有限的时间里,我还是用我的方式参与了孩子的阅读。
买书是读书生活的一部分,在女儿央求了数次之后我才找到了一个完整的下午——有时间带孩子去新华书店买书。图书馆、海洋馆、游泳馆……其实都应当是儿童乐园,构建的是孩子的不同成长,所以过程也是要享受的。牵着手走路,在孩子欢天喜地的情绪里,我能感觉到她喜欢和她的爸爸一起去图书馆,我也全身心投入买书的过程。开始选书了,我的顾虑还是很多。直观上,要图文并茂,这样孩子更喜欢——先喜欢再说罢;我的大女儿刚上小学,阅读难度大的书要带拼音的;还要考虑纸张质量、字迹清晰度、书页颜色是否会导致视疲劳、……当然,一想到以后“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看到女儿快乐的样子我也是满眼的星星,于是买书就几乎不考虑价格了。
于是几次购书之后,家里的书占领了很多阵地:书架、书桌就不用说了,沙发、茶几、餐桌、床头、被窝、车后座、后备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书架里那些原有的我的书,什么诸子百家、各类史书、工具书、小说,妻子的各种医学书,统统成了摆设。妻子收拾家务满腹抱怨的时候,其实也是家庭幸福的一种。偶尔我看我的书,女儿看她的书,要问我我自己的书里有什么,不好意思,忘记太半了。让我惊奇的是我的女儿,她几乎记得她看过的所有书的内容,想要寻找一个故事或某个漫画,一会就能翻到。想想也对,我小时候可不就记得哪棵树上有鸟窝、哪个洞里有蛇么!她偶尔蹦出几个抽象词汇、历史典故,我让她解释后,有时让我这个研究中文的父亲也为之汗颜。倒不是理解的内容多么精确,而是这里面闪烁着孩子的淳朴的、独特的智慧光芒!时而让我捧腹,时而让我显示一把做父亲的知识“渊博”,时而让我觉得这个词汇早该和她说了,现在临到她问我才说,满满的愧疚……
参与孩子的阅读也不都是被动的,我常以主动参与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买《成语故事》的时候,选了一本带插图和拼音的、不算厚的书,里面的成语也都是常用常见的。有些成语故事浅显易懂,有些历史性太强。其实不管是哪种,孩子能否书写、能否重述故事,这些知识性理解我觉得一点都不重要,趣味和智慧才是主要的。
记得幼儿园时,在孩子能完全复述故事情节后,仍然问我:
“爸爸,‘东施效颦’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一瞬间我想了很多,孩子除了知道东施是个丑女外,真的不知道“效颦”的含义。
“效颦就是‘模仿别人皱眉’的意思。”我说。
我不仅单独解释了“效”和“颦”的意思,甚至还给女儿说了林黛玉的故事:美得像西施,又说了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给她起名字叫“颦颦”的故事……
然而,一瞬间我闭上了嘴巴,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我这个做爸爸的在干什么呢?是宣扬病态美?还是给幼小的孩子进行爱情启蒙?女儿明显想知道我所说的故事的所有内容,为了解释一个故事,我要继续说所有故事并且忠于原著不能撒谎,偏偏我说故事的能力还不错,不至于索然无味。
“丫头,你的辫子今天梳的真好看,谁梳的啊?”我岔开话题并捧着女儿的脸亲了一口问道。
“奶奶梳的。”
“爸爸也想梳个辫子呢!可惜头发太短了。要不,你把你的漂亮的发卡借给我,我戴头上试试?”我满含“期待”的眼神央求。
“好耶好耶!”女儿一瞬间来了一百倍的精神。
于是乎,红色的蝴蝶结发卡就卡住了我额头上不多的头发,我欢快地在客厅跳来跳去,女儿欢呼着追赶我:
“我当美女啦,我当美女啦!我和我的宝贝女儿一样美啦!”我口中洋洋自得。女儿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抓狂;妻子乐不可支,赶紧拿手机拍照;母亲笑得肚子疼……
“宝贝,你是美丽的西施,我是东施,我今天模仿你戴上发卡后美不美?”我一脸狡黠,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爸爸,爸爸,快把发卡摘下来,你是男生,你这是东施效颦嘛。丑死了……”女儿跳起来要摘掉我头上的发卡。
……
直至现在,女儿还偶尔要求我们演一场“东施效颦”的故事,不只如此,把家里的塑料凳子翻过来当作船,客厅的地面当作水面,铅笔变成一把剑,我和女儿一起表演“刻舟求剑”;女儿蹲在四个沙发凳中间,我扮作小鸟飞来与她对话,这是“井底之蛙”;郊游时和她追赶嬉戏,我指着对面山上大喊,那边好多人跑过来了,这是“草木皆兵”;至于骑在我背上“策马扬鞭”、“悬崖勒马”、“马到功成”……更是常有。也许妻子口中家里成了乱糟糟的“土匪窝”,但女儿换得了快乐的童年,绝对值得。
每个人自咿呀学语,到父母就地取材为其画荻而教,直至能自主诵读。读书的过程就是心灵的洗礼的过程。成年就业,洗尽岁月铅华,磨蚀的不过是自己的天性。自从当了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才猛然醒悟生命的本真。
爱孩子,那就亲子阅读吧,因为这不仅是孩子的阅读,卸下成年人西装革履般的矜持,我们每个人又何尝没有一颗童心?
小编精心推荐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