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国考12月2日上午开考,国家机构改革入考题,最热岗位竞争超4000:1,国家公务员考试结束后马上面临的是面试,小编为您整理了国考面试综合分析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希望给您带来好运!祝您考试顺利,一举拿下理想的职位!
2019年国考:国家机构改革、十九大入考题
原标题:史上最难国考上午开考 国家机构改革入考题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今天(2日)上午在全国各考点拉开帷幕。此次国考计划招录1.45万人,最终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为137.93万人,平均竞争比被抬到了95:1,竞争激烈程度为近十年之最,因此被考生们称为“史上最难”的一次国考。
上午11点,行测考试结束。北京青年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考生,他们都表示,这次考试跟做过的历年真题相比,在题型、题量上都保持了一致,难度也不大。国考超大的题量才是最难突破的,好几名考生都表示没有做完试卷。而十九大成为所考时事的聚焦点,“上来的第一题就是考十九大,常识判断部分光十九大的内容就考了5道。”有考生回忆说,涉及到而十九大的主题、党章的修改等等。同时,国家机构改革也成为考点之一。而今年国考对于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热点涉及较少,复习好时政成为决定公考成败的关键。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9年国考最热岗位竞争超4000:1
2日,2019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在浓雾中开考。据了解,本次国考计划招录1.45万人,共有137.9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平均竞争比达到95:1,为近5年来最高,最热岗位的竞争超过4000:1。
上午9时,2019年度国考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和个别较大城市鸣锣开考。上午进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考试,下午进行“申论”科目考试。在呼家楼中学,大批考生提前到达,一边等候进场,一边还在“临阵磨枪”。
据了解,本次国考招考共有中央机关75个单位和20个直属机构参加,计划招录1.45万余人。从招录规模来看,和2018年度相比,本次国考招录规模下降近一半。
据国家公务员局的统计数据,本次国考报名人数约140万,其中137.93万人通过审核,与去年过审的165.97万人相比,下降28.04万人。
从历史来看,从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一直到本次国考招录,国考报名人数连续11年都在百万以上。
在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的137.93万名考生里,今日又有有多少人走进国考考场呢?2018年度国考,共有165.97万人过审,113.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弃考人数超过52万。而在2017年度国考,148.63万名过审考生中有98.4万人最终参加考试,弃考者同样超过50万。
国家公务员局提醒考生,妥善保护好自己的考试试卷和答题信息,坚决抵制任何集团作弊、利用各种手段作弊等丑恶违法行为。考后不散布、不传播考试试题,不参与网上不负责任的议论。
2019年国考面试综合分析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面试过程中,综合分析往往出现在面试第一道题目的位置,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投入练习时间最多的一道题目。但是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于综合分析题目还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拼命按照错误的方向去练习反而事倍功半。专家为考生们整理一些综合分析题目的常见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走出误区,提升练习效率。
一、死记硬背答题思路
在答题思路讲解的部分,很多同学经常死记硬背答题思路,没有从逻辑角度灵活地进行理解,导致了考生在答题思考的过程中经常有非常生硬的情况出现:有些现象类题目明明分析影响简单一些,却非要分析原因;政策理解题目盲目分析政策存在的问题等等。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同学们根据题型特点去针对性地理清楚这类题目作答的逻辑思路,比如社会问题类的基本逻辑思路:该现象危害严重→该现象需要解决→为了对策更有针对性可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这样思考过程中能够帮助同学们灵活应对。
二、观点倾向不明显
很多同学答题的时候常说我们应该辩证的看问题,这种多角度分析的方法是非常可取的,能够让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更全面。但是,如果用“辩证的看问题”这样的句子作为整体观点,很多同学容易出现没有明确观点倾向的情况。比如,针对很多城市电动车增多的现象谈看法,所谓观点倾向明显整体来说就是你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还是坏现象呢?事物正反两面都看到了你更倾向于哪一面。没有明确的观点倾向很可能出现后续分析部分逻辑混乱的情况,让考官听的云里雾里。所以同学们切记,要表述出整体的观点倾向来。
三、缺少逻辑,答题没有条理
很多同学答题的时候经常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完全不分点,也不去使用逻辑词。这种情况带来的问题就是考官听得很乱,很多本来应该抓到的点也因为乱而一闪而过了。面试不是笔试,笔试阅卷可以按照关键词给分,但是面试我们讲话内容经常是一闪而过的,如果再不分开说的清晰一些结果可想而知。比如:有的同学会经常出现说一会原因,再说两句影响,再接一点原因。这种情况建议同学们严格依照写好的提纲进行答题,不要做过多的补充。如果有新的想法可以在本次答题之后在提纲上进行补充,下次练习的时候再加上;或者运用主体分析法的时候完全想到哪里说哪里,不会回头依照主体的逻辑关系去排序。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大家写好提纲之后一定要回头整理一下主体的逻辑顺序,哪怕是简单的标清楚1或者2也可以,避免逻辑混乱的情况出现;或者是完全不运用第一、第二这样的逻辑词。对此,我们建议大家首先要在提纲上写清楚逻辑词是什么,而后要通过强化练习形成运用逻辑词的习惯,比如只作答逻辑词加题目框架,删掉扩展内容部分,同一题目反复作答5次左右,直到逻辑词没有问题为止,换另外一道题目继续进行巩固练习。
四、分析方法掌握不到位
很多时候我们同学经常抱怨自己作答时间短,没什么可以说。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我们同学没有掌握针对题目的分析方法导致分析的角度比较单一,没有什么好说的。对此,我们希望同学们一方面能够根据做过的题目总结一些常用的分析办法,比如主体分析法、层面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等等;另外一方面,同学们也应该利用好基础讲义后面的补充材料部分,上面有一些分析方法的介绍,以及注重和其他同学的讨论交流,多分享,多补充,为同学开阔分析角度和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有了方法,还需要做题进行进一步巩固,否则掌握的不熟练那么实际思考中运用起来难度就比较大了。
推荐阅读:
2019年国考今日开考,近138万人报名过审,竞争比95:1
公务员备考辅导 | 行测辅导 | 申论辅导 | 模拟试题 | 考生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