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观”呢?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谈谈我们的“三观”,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谈谈我们的“三观”
在哲学上,我们说的“三观”是指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什么是这“三观”呢?我们来看一看。
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价值观是人用于区别好坏,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倾向体系。它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能被动适应环境,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还知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设计自己,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这些都是由每个人的价值观支配的。价值观决定、调节、制约个性倾向中低层次的需要、动机、愿望等,它是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的统帅。一旦确定则反过来影响调节人进一步的需求活动。
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也叫宇宙观。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例如,共产主义世界观就不仅仅包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和知识,而且包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地行动。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国家扶贫工作中的各项标准与最终目标
一、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有其严格的划分标准:
1、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
2、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8—865元);
3、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866—1205元);
4、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纯收入1205元以上);
5、通常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5元的家庭人口统称为弱势群体。
2010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2014年中央扶贫标准为3050元。
二、贫困县标准:
1、贫困人口(占全国比例)占60%权重(其中绝对贫困人口与低收入人口各占80%与20%比例);
2、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的县数(占全国比例)占30%权重;
3、人均GDP低的县数、人均财政收入低的县数占10%权重;
其中:人均低收入以1300元为标准,老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为1500元;人均GDP以2700元为标准;人均财政收入以120元为标准。
三、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总体小康),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四、国家脱贫总体目标:
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确保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关于事业单位考试哲学知识备考的建议
哲学知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件特别头疼的事情。因为,大部分人都认为哲学都是抽象的事情,难以理解,高深莫测。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哲学依旧是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更多的结合生活。那么,就简单了。
今天我们就举一个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最难理解但又是常考的知识点。对立统一规律,在几乎所有的考试中都会有所涉及,尤其是关于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区分。一般来说,我们区分这两个可以分析事物是“复杂”还是“简单”来进行区分。如果是一个复杂事物或者有多个矛盾的时候我们可以称之“主次矛盾”,如果是一个事物或者简单事物我们可以称之“主次方面”。可能这样还是不能够很好的理解,那我们具体看一个例子来体验下。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刚刚毕业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就业问题、感情问题、家庭问题。因此,你可以发现对于毕业而言面临的矛盾有很多个,那么,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复杂问题或者多个矛盾,因此,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称之为主要矛盾,那么,其他的就是次要矛盾。那么,主次方面又如何理解呢?再比如,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免的会生病,生病我们都需要吃药。因此,医生开的这一副药中,具有药性和毒性。这个时候药性我们称之主要方面,毒性称之次要方面。所以,通过这个例子你会发现,如果你一头扎入哲学的术语你会发现是那么的难以理解,如果你结合生活实例,问题就迎刃而解。不仅仅是对立统一规律,还有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都在反应生活。
所以,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更多的结合生活实际情况,你就会发现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多关心生活中的例子,并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的关注同一个问题,你能够得出更多的哲学启示。那么,你就可以举一反三,更能够运用哲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帮助你克服哲学考试难题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所以,在备考的过程中,首先要先克服自己对哲学的恐惧,再结合生活案例的理解,加上题目训练,相信哲学之路会越来越通畅。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公务员报考指南 | 公务员报考条件 | 公务员报名入口 | 行测专题 | 申论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