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小编为考生们整理了“2019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生物”,希望有所帮助,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请关注本网站的及时更新哦。祝同学们金榜题名!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教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选自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与前一节中基因的分离定律有密切的关系,是在基因分离定律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掌握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可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知识铺垫。本节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发现基因的分离定律后对遗传学的又一贡献,它揭示了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的遗传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不仅在理论上可以解释生物的多样性,而且在动植物育种工作和医学实践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雌雄异体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以及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对于人类认识和控制伴性遗传以及优生优育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节的知识都是遗传学的基本内容,对于解决有关遗传问题和解释相关遗传现象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学情
经过前一节课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学习,学生对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推理过程已经不再陌生,并且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不少有关杂交育种的实例,这对他们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的铺垫。但是该阶段的学生仍不善于自主归纳总结,需要加强梳理点拨。
三、教学目标
1.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学习,能够画遗传图解,培养自主学习、勇于思考、善于表达等能力。
3.通过学习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过程,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阐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要使学生在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进行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遗传图解分析和相关基因型、表现型的推断。
教师应特别帮助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后的后代个体基因型种类及比例的规律。
五、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自由阅读思考法、小组讨论法、图表法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导入,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请学生复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内容、分离定律以及孟德尔豌豆实验的探究思路:假说演绎法。接着提出问题: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两对相对性状共同遗传时有何规律?从而引入新课: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学习。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节知识基础上的深入,复习前面的知识要点,降低了这节课的知识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再次学习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新课展开
(1)观察实验现象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3-10和“积极思维——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的相关内容后,请学生尝试叙述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在阅读和观看的同时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提出问题
(3)孟德尔的解释和验证
鼓励学生根据已知的性状分离的原因,猜测并得出自由组合现象原因的假设“性状的组合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了自由组合”。接着请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第39页“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边阅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①孟德尔是怎样解释自由组合现象的?
②雌雄配子的类型有哪些,数量有什么特点?
③配子的组合形式有哪些,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有多少,数量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思考完成后,我在多媒体上展示结果并讲解。接着提问学生孟德尔的解释只是自己的假设,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验证呢?并要求学生尝试设计方法验证解释。最后在多媒体上展示出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严谨的实验设计思维。
3.小结作业
请不同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我在必要的时候做出纠正并给予补充。下课之前布置课后预习题,自主学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涵,并收集孟德尔的事迹,体会他获得成功的原因。通过师生共同回顾总结的方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形成清晰地知识网络。课后开放习题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对生物学的热爱。
七、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教材的知识点,我使用了图表式的板书,直观系统地展示了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解释和结果,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减数分裂
一、教材
《减数分裂》是选自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的内容。这节不仅仅是第二章的重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减数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因此本部分内容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
高二的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提取信息和总结归纳的能力也比较强。而且,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有丝分裂,已经有细胞周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模拟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等知识,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阐明减数分裂的过程,说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3.认同减数分裂在维持物种遗传物质稳定的重大意义,认同生命是物质的,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
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五、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学法上,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通过提问: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有何特点?这时学生不难得到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来的细胞一模一样。紧接着我便抛出问题: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这两种细胞结合在一起组成中,如果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正常的细胞一样,那么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就加倍。但事实上,受精卵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一样,是怎样做到的呢?从而引出本节的题目:减数分裂。
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兴趣基础。
2.新课展开
首先我会开展活动一:让学生带着“减数分裂的过程可以人为地分为几个阶段”这个问题观看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flash动画。这是学生不难得到可以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紧接着,我会开展活动二:让学生带着“减数第一次分裂包括几个时期”这个问题观看减数第一次分裂的flash动画。学生不难得到包括:间期,减一前期,减一中期,减一后期,减一末期这几个时期。在此基础之上,我会出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挂图,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挂图以及课本的内容找出每个时期细胞的特点以及染色体的变化。并且得到: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减一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版两侧;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一末期: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这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并且让学生画出各个时期的细胞简图。强调在绘图时,一般用不同的颜色将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区别开。
然后是我的活动三:让学生带着“减数第二次分裂包括几个时期”这个问题观看减数第二次分裂的flash动画。学生不难得到包括:减二前期,减二中期,减二后期,减二末期。在此基础之上,我会出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挂图,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挂图以及课本的内容找出每个时期细胞的特点以及染色体的变化。并且得到:减二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减二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减二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随纺锤丝牵引移向两极;减二末期:形成4个精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并且让学生画出各个时期的细胞简图。强调在绘图时,一般用不同的颜色将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区别开。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从“范围,时期,特点,结果”这四个方面总结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且让学生到黑板上写下他们的答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减数分裂是一个特别抽象的过程,所以,我通过播放动画,出示图片加强学生对这个过程的理解,再通过问题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突破本节的重难点,充分地把课堂归还给学生。
3.巩固提高
在大屏幕上出示题目: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绘出有丝分裂中后期、减一中后期以及减二中后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完成后进行交流。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练习,既让学生巩固了本节的内容,又可以在画示意图的过程中加深对染色体行为的变化的理解。
4.小节作业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作业部分我留了开放式的作业:查找有关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资料,并找出精细胞的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从而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学习。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包含了本节课的全部核心知识点,以便学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同时,我采用的是画图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本节重点知识的理解。这就是我的板书。
推荐阅读: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