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流派众多,需要大家在平时的复习中多积累!小编为大家提供申论综合指导:从传统文化中体悟申论命题思想,一起来看看吧!
申论综合指导:从传统文化中体悟申论命题思想
传统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申论考试常考主题“五位一体”的重要考点。如:2014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中以“守望,是每个人的责任”为题,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议论文;2018某省公务员考试考察“‘活着’的历史是文化,‘死去’的文化是历史”,请从这句话引发思考,写一篇文章。在对于传统文化的考察来说也是如此,常常以抽象的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予以切入。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品味申论中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加对申论的理解。
一、考察示例
2016国考副省级:“给定资料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7国考副省级: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2017国考地市级:请深入理解“给定资料5”结尾划线句子“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8国考地市级: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运用情况
2016国考考察的中心议题是“学礼以立”。表述源自于《论语》。结合到当下申论话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礼”对于公民个人立身行事,对于领导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对于国家形象的树立的重要性。
2017国考申论考察的主题或者题目是“以水为师”。学习水的智、学习水的仁,源自于《论语》;学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源自于《道德经》、结合当下的申论主要考查可延伸到政府在精准扶贫中的缩小贫富差距彰显水的包容适度即“仁”;也可以延伸到大国外交中的彼此尊重、包容走不同的发展道路即“仁”;还可以延伸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保持简单的“智”,更可以延伸到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变革改革创新的多变的“智”。
2018国考申论考察的题目“试谈‘有’与‘无’”。源自于《道德经》考查的是在城市治理中要明白“有”与“无”之间的辩证“有无相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城市治理既要重视有用之用去“造景”,也要注重无用之用去“留人”营造公共文化活动空间。
从以上对写作的考察中我们不难感悟到,近些年申论写作的考察方向都是用从抽象的传统文化去吸取哲学道理和思想,并以此来指导现实中政府对各方面的社会治理工作。
三、知识拓展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流派众多,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儒、释、道”三家:
儒家强调入世,以儒治世、刚健有为、以天下为己任、知行合一。对于当前国家治理理念要以德治国、强化作风建设、坚持积极进取、坚持以人为本等都能够提供启发。
道家强调尊重规律、辩证统一以及清静无为,精神超脱,以柔克刚,天人合一。对于当前国家治理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大道至简实施简政放权等理念能够提供参考借鉴。
而释家文化由于更加强调出世、轮回,所以申论考察几率不大。
此外,法家思想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与法;墨家思想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都是与当前国家治理理念相符合的,都能给政府治理者提供治理方略。
四、备考指导
考生在对备考申论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的是不能仅仅是去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学习传统文化,一定要从传统文化的某一个点作为切入点来联系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某一个角度去展开,拓展之间的思维,在申论考场上遇见类似话题或者表述能够迅速理解材料和命题人意图并获得高分。
例:《道德经》:夫唯不盈,故能避而新成。
理解含义:
正因为永远没有圆满,所以永远充满生机,在旧的破灭之中不断获得新生。
联系申论:
1.政府治理民生治理中不要想搞绝对意义上的平均主义,不能陷入高福利陷阱,要允许差距的存在,有了差距人们就会有改变自身处境而前进的动力,全社会都如此就能促进社会整体进步。
2.政府在对待社会管理中、对待企业创新不能把管的过死、管的过严,要留给民主和企业能够自由成长、自由创新的空间,如此方能激发新思想、开发新技术。
3.政府、企业或个人面对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也不能产生骄傲沾沾自喜的心态,要明白永远都存在差距,要保持危机意识,如此才能不断的去变革,去寻找发展的新方向,而不被时代所抛弃。
申论备考辅导:从命题人语言破解申论综合分析解题密码
综合分析题由于分值不大,往往为考生所忽视。但近年来可以发现,不论从出题的频率上,还是难度上,都能体现出其越来越受命题人的重视。其实综合分析题作为公务员考试中的拉分项,做得好思路清晰15分可以得到12分左右,而毫无头绪做得差可能只有5分左右。那究竟如何才能够理清思路,抓住找点要素呢?小编通过命题人的语言来为大家理清思路。
一、揭开庐山真面目
在大纲中命题人这样解释综合分析:“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对于材料中的某一句话、某些事例或者部分人的观点,依据材料展开多角度的分析理解,最终得出合理客观的观点和推断。结合日常生活,就像是我们评价某一部电影或某个人。
二、题型高分解题密码
综合分析题之所以得不到分,难点就在于,审题时不能找到明确找点对象。题干信息冗长,读完以后拿着一项笼统的或者长句、或者事件来找点,其实并不能达到我们拿着关键词到材料中对点的目的,因此,在读材料时会越读越乱。
这时,就在提醒我们在审题时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对于三种不同分析对象:长句、观点和事例来分析综合分析题究竟怎么审。
1、长句:如果给了一句长句,首先做的是将长句变短句,也就是提炼出这个句子的核心关键词,理清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拿着这样的关键词去到材料中去找和他相关的所有要点。
2、观点:观点分为长观点和短观点。
Eg:短观点:“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屏障”只需要抓住“能”或“否”。直接去找可以突破有哪些理由,不能突破有哪些理由
Eg:长观点:“有人认为:网红的成名与暴富太过轻巧,他们大都不具备传统文化名人的实力,这种成名方式,将损害‘只有靠才华和努力才能成功’的主流价值观,不值得鼓励,很可能成为基层文化的一个隐忧。”
这样的长句和之前的一句话解释的题型很像,都是长句,所以需要我们进行提炼和分析。核心观点就是:网红成名与暴富太过轻巧,不值得鼓励。论据是:轻巧在不具备传统名人的实力,不值得鼓励因为这样会损害价值观,长此以往成为隐忧。因此,到材料中去找网红成名方式相关的要点。
3、案例:到材料中寻找案例相关的所有要素。可能包括:主体、时间、地点、事由、结果、启示等。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