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提供申论复习资料:从《国家宝藏》看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希望大家传承好中华文脉,把根留住。祝大家备考顺利!
申论复习资料:从《国家宝藏》看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
最近《国家宝藏》第二季回归荧屏,全新的国宝,熟悉的“味道”,再次让全国观众瞩目,国宝背后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又一次让文物“活”了起来。《国家宝藏》能在一夜间让文物变“网红”,引发全民关注,从这一现象级的节目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关于文物与文化传承的考题在历年公务员考试中比较少见,但随着这一节目的热播,让文物与文化得以传承,这一类型的考题在公务员考试中也会成为考生的重点,考试中遇到此类问题考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今天为大家从多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法制日报》曾报道,近几年全国涉文物犯罪立案数量每年都在2000起以上,文物犯罪形势严峻,一些职业盗墓犯罪团伙流窜各地盗掘古墓葬,给国家文物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而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盗墓”这一违法犯罪行为却堂而皇之成为宣扬的主题,已然严重危害历史文化传承。与此同时,在我国,公众总体上尚未养成经常走进博物馆的习惯,观众平均每年进博物馆0.5次,远远少于欧美国家观众平均每年3~5次的频率,许多文物成为“高冷”的馆藏。
二、《国家宝藏》受热捧的原因
《国家宝藏》讲述的是历史,展示的是文物,但并没有传统文博节目的一本正经、庄严肃穆,不仅有专业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解读,也邀请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以简短的舞台表演演绎国宝的传奇故事,既增加了节目的传播力,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同时也能更直观地呈现出与文物、文化相关的知识,让观众易于理解,更好地接受。同时,这一节目有别于现在快餐式综艺,厚重的历史与现代的脑洞相结合,节目就能焕发出新的活力,让年轻人乐于接受。
三、重要性
毋庸置疑,《国家宝藏》这样的节目值得大力推广,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这种类型的大众传播可以打破博物馆的围墙,让文物实现“从专家到大众”的语境跨越,让更多人爱上文物,然后翻开历史书,走进博物馆,让自己成为专家,成为传承发扬中华灿烂文化的一分子。更为重要影响体现在年轻人身上,众多年轻人惊呼“后悔没有选择文博专业”,这让我们看到博物馆这个领域的光亮,这个话题给观众带来的兴趣,会促使更多人进入到这个领域,缓解文物保护领域多年来人才紧缺的尬尴。青年群体是社会改革进步的中坚力量,希望更多的《国家宝藏》去影响青年们的思想,让尊崇文化、忠实历史蔚然成风,传承好中华文脉,把根留住。
四、对策
事实证明,简单依靠法律手段很难实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还是要让保护文物的理念深入人心。不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需要强化文物宣传的意识,创新手段,让文物的故事能够传扬,使其精神内涵能滋润人心、丰富思想、凝聚力量。尤其青年群体是社会改革进步的中坚力量,希望更多的《国家宝藏》去影响青年们的思想,让尊崇文化、忠实历史蔚然成风,传承好中华文脉,把根留住。
申论备考中常见三大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申论备考中很多考生会有各种疑问,小编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备考,特在此为大家答疑解惑。
一、材料不会读
全篇材料应该如何阅读?
一方面是自己好多年没有认真的去阅读材料了,8000字的材料让人按着就头大。而另一方面源自于没有好的阅读方法,不懂得词、句、段、篇章的规律。
因此,我们要学会阅读方法。其实我们所说的阅读方法也很务实,就是要学会一段一段的读,读完一段就归纳一段的段意,读完一则材料就归纳一下这则材料的意思,读完全篇材料再梳理一下材料的逻辑与主题的关系。
二、归纳概括题不会归纳
这是最让考生头疼的一件事情,明明知道归纳概括题简单,却不能抓住其要点,结果就是得分低、没信心。
我们提供的方法就是:问什么答什么,答案全在材料中。
遇到高频词汇就圈出来,这样做的方法可以提高大家对标志性词汇的重视程度,以至于后来做题的时候一遇到标志性词汇的时候就自觉地注意到要点。抓住要点之后,很多学员有采取完全摘抄的形式,把要点罗列就完事,而忽略了内容的加工和逻辑的加工。这时候,建议就是严格要求内容加工的方法:同义法、同范围法、同主体法来加工,同时还要大胆提炼加工内容,将自己认为100%是要点的写在最前面,然后把模棱两可的点尽量多的关键词去罗列,这样一来,既抓住必得分,又能兼顾可能得分,归纳概括的分值只会越来越高。
三、大作文立意抓不准,论证没文采
作文的立意实际上是非常有技巧的,一是抓立意,二是抓角度。
很多考生在抓立意方面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是角度不会选择。建议就是考前先确定好自己到底擅长写政论文(意义的角度)还是策论文(对策的角度)。
一般情况,考生比较擅长写策论文。那么角度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是围绕主题,去谈如何做。如此一来学生也听得懂,也知道自己在考场上如何做。在分论点的论证过程中分论点论证要接地气。所谓接地气就是要具体真实可感。不要讲官话、套话、空话,要实实在在的讲真话。而真话也要有技巧地讲出来。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提倡的是将事件用30字以内说清楚,然后切实深入挖掘事件产生的背景、原因、影响、意义等,实现举例论证充分分析,同时也要学会用一些有文采的句子来表达。这样一来,文章分论点的论证就有内容又有文采,阅卷人看着也舒心。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