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面试复习资料:放下手机,摊开书籍,认真阅读,希望大家在阅读本文后有所感悟,不要一直刷手机,干点有意义的事情!
公务员面试复习资料:放下手机,摊开书籍,认真阅读
【背景】
1.放下手机,摊开书籍,认真阅读,你能坚持多久呢? 11月7日下午,安庆师范大学70余名大学生来到图书馆里,将手机调为静音放入信封后交给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图书馆举办的“离机”阅读挑战,最长一名同学无手机阅读时间达5个小时。
“下课之后,我和同学想来图书馆读一会书,看到这个活动后感觉很有趣便参加了。”新闻学 2017级的郑紫叶说。和许多人的困扰一样,伴随手机功能不断增多,郑紫叶觉得自己无法像以前一样可以静下心来看书,“看书过程中,总会在意手机有没有收到什么信息,有时候还会不自觉地去看手机。”
从 12:30 到 16:30,陆陆续续有75名学生参与这个挑战,坚持至少1个小时才算完成挑战。完成挑战的学生能够获得一份图书馆提供的一份小奖励——树叶书签。
2. 放下手机,摊开书籍,认真阅读,你能坚持多久?日前,安庆师范大学70余名大学生来到图书馆里,将手机调为静音放入信封后交给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图书馆举办的“离机”阅读挑战,最长一名同学无手机阅读时间达5个小时。
暂别手机的干扰,专心阅读图书,对于被智能手机诱惑的现代人而言,这是极大的考验。众所周知,由于智能手机汇聚了社交、游戏、购物、看新闻等多种用途,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设备,无时无刻都随身携带,几乎成为身体的一个重要的“器官”,无论在哪里,都时不时会拿起手机,每天花费了很多时间在手机上,阅读则就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阅读需要整块时间,可手机占用的时间太多了,就会形成挤压效应,把阅读所需要的时间挤掉。而且,如果阅读期间把手机放在身边,又很容易受到手机的干扰,总会在意手机有没有收到什么信息,还会不自觉地去看手机。如此一来,导致心思被手机分散,无法将注意力专注于阅读上,造成阅读效率下降,难以达到阅读目的,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坏习惯。
由此可见,大学图书馆举办“无手机阅读”挑战,不仅是一次鼓励学生挑战手机诱惑的活动,更是在提醒大家,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要被手机束缚住。陆陆续续有75名学生参与这个挑战,按照规则,坚持至少1个小时才算完成挑战,而从挑战的实际结果来看,90%以上的同学都挑战成功了,最长的一个同学坚持了5个小时,挑战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
这也说明,虽然手机诱惑很大,会令使用者的注意力被分散,占用过多的时间,但只要大家认识到专注的重要性,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就能抵制住手机的诱惑,将精力集中在阅读或者其他方面。显然,“无手机阅读”本质上是帮助学生重新认识阅读的意义,提醒大家不要过度沉迷于手机之中,要做手机的主人,而非手机的“奴隶”。
“无手机阅读”挑战只是一次短暂的小范围活动,其所取得的成果也很有限,不能指望一次活动,就能扭转手机挤占阅读时间的现状。不过,其意义却非常深远,犹如星星之火,逐渐点亮人们对阅读的初心,审视手机在生活中的位置,认真做出合理的时间规划,按照计划工作、学习、娱乐、阅读等,从而摆脱手机对人的绑架,回归阅读本义,释放自由的心灵。
【热点题目】
近日,某高校在图书馆开展“放下手机,摊开书籍,认真阅读”的无手机阅读挑战测试,要求将手机调为静音放入信封后交给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图书馆举办的“离机”阅读挑战。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要点】
1.阐述无手机阅读挑战活动的目的、意义。
(1)目的:解决纸质阅读减少,阅读质量下降。
(2)意义:培养阅读习惯。
2.阐述无手机阅读挑战活动的问题。
(1)活动的范围和效果具有局限性。
3.阐述对策。
(1)政府正确引导。
(2)社会积极参与。
(3)个人提升意识。
【参考解析】
伴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善,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与之相对的则是纸质阅读的减少,功利化阅读的增多。这不仅会形成挤压效应,把阅读所需要的时间挤掉。而且,如果阅读期间把手机放在身边,又很容易受到手机的干扰,总会在意手机有没有收到什么信息,还会不自觉地去看手机。如此一来,导致心思被手机分散,无法将注意力专注于阅读上,造成阅读效率下降,难以达到阅读目的,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坏习惯。及时是通过电子阅读也难以达到阅读的本质,无法做到深度阅读。
学校开展的此次无手机阅读挑战活动不仅是对人们的一种鼓励,更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挑战活动让人们认识到阅读的缺失,意识到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从而提醒人们,放下手机,走进书籍阅读。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人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然,此次无手机阅读只是一场校园活动,仅仅局限于学校的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的成果无法达到最佳,而且也不能指望通过这一次活动取得质的改变,还需要从长远上去根本解决当前阅读问题。想要彻底转变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齐心协力,营造阅读氛围。
第一、政府正确引导。读书和阅读关乎国民素质和民族未来发展前途,政府通过《全面阅读条例》等优秀的法律法规能够正确引导社会风气。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媒介宣传、法律保障等多种形式激发民众阅读兴趣。同时,修建图书馆、阅读室,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阅读创造条件。
第二、社会积极参与。广大新闻媒体和高校团体等社会组织,要对于优秀的事迹和典型活动积极报道并进行推广;社区可以多举办和开展趣味读书活动、建立社区阅览室、阅读书屋等多种方式,吸引民众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第三、个人提升意识。要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自律意识和学习意识,正确处理好手机与阅读的关系,审视手机在生活中的位置,认真做出合理的时间规划,按照计划工作、学习、娱乐、阅读等,从而摆脱手机对人的绑架,回归阅读本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释放自由的心灵。
公务员面试复习资料:网络时代的青少年该何去何从?
背景:
12岁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一青少年沉迷互联网赌博,走上盗窃之路;13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楼动作而身亡……近段时间来出现的一些相关案件,背后都有网络沉迷的因素,这提醒人们: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刻不容缓。
命题预测:
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表态:青少年沉迷网络,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课题,也是一项社会治理挑战。
危害:
1.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沉迷游戏、过度消耗精力、耽误学业,进而导致精神颓废、身体羸弱;
2.网络信息纷繁复杂,青少年辨别能力差,容易造成价值观偏差、行为失范,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违法行为;
3.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4.网络游戏成瘾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精神疾病。
原因:
1. 青少年自身好奇心强、自制力弱,对于新生事物渴望探知、尝试;
2. 家长角色缺位。青少年成长阶段缺乏家长的合理引导、预防治疗不够也是重要原因;
3. 一些游戏开发商利欲熏心,社会责任感弱,研发产品门槛低、奖励诱惑多,把少年儿童培养成“忠实玩家”。更有甚者在游戏中添加淫秽、赌博的成分,引诱腐蚀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
现状:为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国家已经多次出台规定,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这也体现了管理部门的决心。但就目前来看,面对屡见不鲜的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品形态,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
对策: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单靠管理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
1. 制度先行。加快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体制机制。为后续措施的实行提供依据。
2. 技术保障。利用技术手段把好防范网络沉迷的关口。相关主管部门应对网络游戏、视频等产品的加强监管审核。
3. 强化责任。企业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唯利是图、漠视责任终究会受到法律严惩。依据法律和制度要求企业要把防沉迷措施建立起来,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位。
4. 教育引导。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多方发力、齐抓共管,方能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沉迷的陷阱。
公务员面试复习资料:直播教学促进教育公平
【背景】
近日,中国青年报的《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一文刷爆朋友圈。文章讲述了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与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三年下来,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有的本科升学率涨了几倍、十几倍。
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对此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称看到通过技术促进教育公平的可行路径,也有人质疑文章夸大网校的实际效果,没有考虑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还有人认为这并非公益,质疑它的收费标准是否公允。
王晓华认为,能否用好优质课程资源,是比连接优质课程资源更为关键的问题。
“如何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本地化,与当地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融合,如何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差距,找回信心、找准目标也非常重要。”王晓华表示。
“客观而言,贫困地区的学生,尤其是那些从未走出家门的学生,直播教育帮助他们打开了一扇可以看见世界和未来的窗,给他们展现了希望或是某种可能性。但直播课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最终的效果关键看人。即使只有小部分人能够从中受益,也是好的开始,可喜的改变。”刘琼表示。
备注:以上材料来源于网络
来源:中国网
【命题预测】
近日,一篇《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报道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报道中讲述了多个贫困地区的高中生通过直播教学的这种授课方法,改变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对于高中直播教学授课,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对于很多“寒门子弟”而言,高考是一块跳板,只有通过高考才能获得更长足的发展和更广阔的未来,那么对于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而言,高中阶段的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这种直播教学的方式能够给这些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更前沿的理念,能够实现他们“寒门出贵子”的梦想,应该加以支持和推广,给更多的学生带来希望。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逐渐普及,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给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直播这种授课方式在大学已经有所普及,让更多的人有了学习的机会,对于促进教育公平而言效果显著。如今在高中授课中使用,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触及到高等教育的可能,更能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贫困地区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看直播,一起上课,也能提高这些老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提高了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和授课能力。
但也要看到直播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直播设备成本较高,直播权限也需要进行购买,不是所有贫困地区的学校都能够支付得起;二是贫困地区的学生会明显地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地区孩子在各种方面的差异,导致有些学生会出现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等不良情绪;三是在直播的过程中,优质老师的授课会与本校老师的授课形成对比,直播教学在推广中会受到本校老师的抵触;四是如果后续的练习和引导跟不上,直播授课依旧发挥不出作用。
要想使教育更加公平,我们要将直播课程这一手段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一方面是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直播授课的开发,鼓励社会多方参与到其中,降低直播成本,提高直播教学普及程度;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师生的配合,有了好的政策和技术,更需要的是本校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能够引导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和信心,才能使直播课这一辅助手段真正达到其效果。
推荐阅读:
公务员面试名单 | 公务员面试时间 | 公务员面试真题 | 公务员面试技巧 | 公务员面试热点 |